1. 首页>百科大全 > 百科

传统节日习俗

作者:高龙林
2020-02-23
百科

传统节日习俗

一、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各有什么风俗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

二、有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作文

春节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再没有什么节日能比春节更让人梦系魂萦、铭心刻骨,它以其神圣、隆重、喜庆、吉祥的浓郁特色,在人们心中打下牢牢的情结.这无与伦比的厚重情结,在漫长悠远的历史长河里,仿若一根风雨不蚀,亘古不朽的硕大红飘带,维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连结着百姓的幸福与苦难.当岁月的脚步声又一次震响于年末岁首之时,年关已倏忽而至.我在神圣的期待里翻捡着关于春节的陈年记忆,也在温暖的盘算中寻觅着关于年关的诸多话题,由此衍生出一连串的思索.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大,国门的洞开,各国文化的交流,人们逐渐关注起西方节日来,如圣诞节就早已闪亮登场于我们这片古老而焕发活力的大地.尽管“洋节”来到中国,却冲击不了中国传统节日,“过大年”,它依然没有失去其永恒的光泽,挥舞红绸、打着腰鼓而扭秧歌,舞雄狮从来都没被淡漠;红炉围坐、张灯结彩而为除夕守岁的光景总是令人倍觉温馨.一个古老悠久的节庆,以其极为强盛的民族性而经年沿袭,绵延不绝,没有任何的力量可以泯灭它的存在.即便世间长久流传着“年关难过年年过”的说法,然而不论是孩提的“过年”所向往的欢乐,还是成人的“过年关”所滋生的微妙情感,都不可能动摇人们对过年的浪漫憧憬与慎重思谋,这便是春节的无限魅力. 春节文化已由单一变得丰厚,由传统走向新潮.人们从过去的放鞭炮、贴春联、张灯结彩,转向外出旅行,游览名山大川;转向参加主题PARTY庆典活动.同时,人们也开始将传统的阖家团年,转向到饭店包席守岁;即便拜年,许多人早开始用电话问询、手机短信、Call机传呼以及发E-mail等手段,将传统的团拜与逐门逐户的恭贺新禧取而代之.此外,以辞旧迎新为主题的歌舞晚会、朗诵会、音乐会、书画展示会,愈来愈受到人们推崇和青睐.所有这些,不仅增添了传统佳节的气氛,而且以其日渐浓郁的文化含量折射出富有时代气息的特色.。

三、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言谁知道关于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言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龙抬头节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较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每逢阴历五月初五这天,人们都要在江河湖海上举行赛龙舟,还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采艾蒿等,这些活动已成为千古不变的习俗,从古至今一直在沿续着. 若说到端午节的来历,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爱国诗人屈原.相传战国时,楚襄王宠信奸佞,屈原因仗义直言遭革职放逐.秦国趁机进攻楚国,楚地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眼见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是有心报国而无力回天,愤然之下,屈原抱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闻听屈原投江,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未寻见屈原的尸体,湖面上舟船往来穿梭百舸争游的场景蔚为壮观.这一日正是阴历五月初五日.后来,每逢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意在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里,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身不被吞食. 七夕情人节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鬼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重阳节 重阳节又名重九节,九月九,荣萸节,菊花节等.重九日是古代即有的庆祝风俗.唐代把重阳正式定为节日.在唐代,重阳节人们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代.屈原在《远游》中曾写道:“集重阳人帝宫兮”.到了汉代,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行.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威。

四、在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发展过程中,哪些要素曾起过重要作用

这个问题应该要仔细分开来说的,中国传统节日目前有以下几个,但是也有很多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历史上消失了,至于是什么,因为什么消失了,我想只有历史与考古学家可以给我们答案,但是就保留至今的传统节日都有他们存在到今天的原因,除了本身节日的原因以外,还有的就是人文原因,中国5000前的历史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奇迹,就好比美国,虽然经济发达,不过历史时间短决定了它与中国一样具备这种传统节日,传统文明的传承,所以人文,历史,觉得了这些节日发展至今的重要原因,还有就是中国本身就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来注重礼仪的发展.如果是对节日本身来说,那可以分别看其产生的特别来说明:春节来自于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元宵来子于佛教,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这是个从皇宫到民间的一种节日.端午节来自纪念诗人屈原.七夕:源于汉代,来自传说,纪念并赞美对爱情的执着.中元节: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来源于佛教.中秋节最初来源自宫廷赏月,发展过程中加入了传说嫦娥奔月等等.重阳节:九九重阳,最早见于《易经》,也是中国历史文明发展的产物.腊八:农历十二月八日是佛陀成道日,来自于宗教.除夕: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以上便是传统节日的产生,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产生的原因都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人类在历史中在创造人类文明同时的产物.有的是来自宗教,有的来自统治阶级,有的来自民间,不过不管来自哪里,发展是需要人类文明的.。

五、写出我国的三个传统节日,说明来历与习俗

一月一日:元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会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

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

我国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

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

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

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 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

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六、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寓意例句:五月初五端午

粽子的来历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再遭到诬害,眼见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于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楚国人哀悼屈原,每年五月初五这天,把米放入竹筒,煮熟后投入江中作为祭奠.到东汉时,传说屈原"托梦"一个长江人说:"人们投入江水祭米,都江中蛟龙夺走了.今后如果再祭我,要用楝叶塞住竹筒口,并用彩丝把筒缠好,楝叶和彩丝是蛟龙所害怕的."人们都照办了,从此五月初五都用楝叶彩丝把装米的竹筒粽,投入江中.久而久之,形成了风俗.后来人们用菰叶、芦叶裹黍米、糯米,做成粽子,虽然不再投入江中,但五月五日用五色彩红扎粽子纪念屈原,这种寓意千百年来长留人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可是,过了端午节后,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屈原:“还有什么办法呢?”屈原说:“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龙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入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到了汉代建武年间,有一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粽子属不容易消化热量又高的食品,最忌狼吞虎咽的吃法,食用时可搭配青菜进食,吃完后可喝点蔬菜汤,酸菜等之类的汤品帮助消化或饮用些浓茶、柠檬汗、茶冻或奇异果之类的甜品,可去油腻且可且消化.粽子可以冷吃,而且冷吃的口感会更好,但是,粽子冷却后会变硬,食用后更容易刺激消化道,因此从冰箱拿出来后应充分加热,煮热变软后才可食用.尤其需要提醒的是,食物消化从胃到肠,至少需要停留6个小时,因此,晚上临睡前绝对不能把粽子当夜宵,否则一晚留在肚子里不易消化,伤害胃粘膜.。

七、“如何保持传统节日”为话题写作文

自2006年端午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2007年作为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又被国务院列为法定节日,和清明、中秋一样,在节日当天放假一天.今年我们迎来的,是第一个作为法定节日的端午节.可不得不承认的是,端午节是一个正在被我们逐渐遗忘的节日.在城市中,它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只速冻的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如何保护我们的文化传统,使传统节日焕发其原本具有的生命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本期的夜郎说事,我们就和你“摆谈摆谈.”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史籍资料中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四种:其一:认为端午节源自古代夏商周三代的夏至习俗;其二: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吴越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其三:农历的五月时分,天气燥热,蛇虫繁殖,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后来人们逐渐发现,在五月五日前后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有助于禳解灾异、祛除五毒.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民俗惯例.其四:也是在民间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看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忠臣屈原.因了对屈原的纪念,让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沾染上了一点诗性意味. 作为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习俗,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各地节日因其意义的不一样形式会有所不同,端午游百病盛行于贵州部分地区,贵州苗族端午节除举行赛龙舟外,还举行踩鼓舞、唱歌、赶山等活动.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端午节是一个正在被我们逐渐遗忘的节日.在城市中,它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只速冻的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功,引发的一场“端午节保卫战”,总算让人们高度关注了一下这个节日,但“风波”过后,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仍然没有明显的改观,通过节日复兴传统文化的想法,仍然是一厢情愿. 我们为什么如此不重视端午节?这和中国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有关系.端午节作为农业社会的产物,它最初的形式和内容,和农事活动密不可分.但随着乡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城市生活的高度现代化,农村持续的城镇化建设,农耕文明被工业文明取代成了必然结果.城市中除了大厦就是街道,自然龙舟无处可划,城市建筑除了钢筋就是水泥,防盗门没有缝隙可以插艾草、挂菖蒲.这样看来,吃粽子成为最便利、最快捷的过端午方式,倒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这样也符合城市的生活习俗和节奏,只是这样的端午节,我们过着不是觉得太缺少了一点什么吗? 有民俗专家认为,端午节的被遗忘和其他传统节日的没落,还有着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节日的娱乐化程度不够.除了清明等一些必须保持肃穆心态的节日,中国大多数的传统文化节日,都曾有过它狂欢的面孔,端午也是如此,由于在这一天要给孩子身上挂荷包,以雄黄在小儿额头画“王”驱毒镇邪,带孩子制作弓箭等等,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孩子节”、“娃娃节”,让孩子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气氛,是传承文化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可惜大人们对待传统节日,也往往采取快速消费的敷衍态度,没有上一辈的言传身教,“水”未到,“渠”自然便成不了. 某电视台进行的一项街头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知道端午节,愿意过端午节,但对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却没有多少想法——端午节所固有的文化符号,反而限定了端午节被发扬光大.比如,想到端午节便会想到纪念屈原,但实际上在更古老的时代,便已经有不少关于过端午节的记载.由于纪念屈原说影响广泛,这个观点的持续传播,也使得端午节顺理成章地成了“爱国主义教育节”.但要想传统节日重新在公众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不仅要维护它被权威化了的文化含义,更要深入挖掘它质朴而美好的一面,并赋予它可以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的活力,这样才会使得端午包括其他传统节日吸引全民参与,发现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如何让端午节焕发活力,政府部门不能简单放假了事.被列为法定假日,为人民过好端午节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时间上的充足,象征意义上的提醒,会唤醒更多人关于端午节的文化记忆.有学者提出,保护传统文化,必须要强调全民性、整体性、活态性和创新性.保护健康的传统文化要注意作整体保护,不能零打碎敲,各行其是.我们可以让传统乐舞、书画、茶艺,民间手工艺,弄堂游戏等等都在节日里得以亮丽的展示.一个传统节日是一个“筐”,一个文化之“筐”,这个“筐”里是可以装进许多东西的.所有的传统节日的未来,都是年轻人的,这个“筐”里必然要装上他们喜欢的东西,现代的、时尚的东西.传统节日也只有在与自然、现实、社会的互动中,才能不断变化;只有在不断变化中,才能实现她生命的延续. 特别是,传统节日活动重视人的价值,重视活的、动态的、精神的因素,重视包含其中的情感、智慧、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如传统意义上集“三月三”等节日于一身。

推荐阅读
  • 努比亚z9max手机音乐效验

    该机拥有HIFI级音乐芯片,音乐效果不凡。具体体现在:1.音量调节,正常听音乐中高低音都是一个音量,而杜比音效能动态扩大某个音量。比如放打鼓声,杜比会及时提高低音加强鼓声。2.加强音域,杜比音效有开阔、集中、…

    百科 2024-09-20
  • 是atChristmas还是inChristmas

    此处该用“on”。在圣诞节正确表达应为 “on Christmas ”。有具体日期的,比如知道几月几日的都用“on” ;不知道日期,但知道年份和月份的用“in” ,知道具体时间,比如几点几分用“at”。…

    百科 2024-09-20
  • 个体工商户应交纳什么税

    纳税标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文件精神 ,定期定额征收方式适用的税种及税率如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

    百科 2024-09-20
  • 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负数是什么意思

    材料成本差异额,是指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差异率负数表示节约差异,即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小。正数表示超支差异,即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大。…

    百科 2024-09-20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 淮南子…

    百科 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