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百科大全 > 百科

国家是什么

作者:李书
2020-02-22
百科

国家是什么

一、国家是什么

国家;政治地理学名词。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

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地理范畴,国家是指被人民、文化、语言、地理区别出来的领土;被政治自治权区别出来的一块领地;一个领地或者邦国的人民;跟特定的人有关联的地区。

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征,它是一种拥有治理一个社会的权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内拥有外部和内部的主权。

二、国家的定义是什么

国家的一般定义:西塞罗《共和国》:国家乃人民之事业,而人民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国家是一种制度性的权力运作机构,它在实施其规则时垄断着合法的人身强制。Duguit:国家是一种人群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人被区分为统治者及被统治者。

Bodin:共和国是对公共事务的主权性管理。恩格斯: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总之,是一个成长于社会之中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以暴力或合法性为基础的、带有相当抽象性的权力机构。如果我们将一国之内的诸组成部分依范围大小列一个表,则国家的位置大概是:社会—政治—国家—政府。

祖国与国家的区别:前者是一个地域、文化、历史、宗教、有时是民族及人种概念,而国家是一个政治权力机构。国家与政府的区别:在国家与政府的关系上,有时国家与祖国的概念不分。

在分得十分清晰时,国家大于政府,尤其是国家是主权者的同义词,而政府只是国家的仆人、权力的执行者、被委托人。但在国际舞台上,国家的概念比在国内政治中宽泛很多。

此时国家是国际法中的主体,是该国范围内的整个社会的代表,是这个国家全体人民的代表,与国内政治中的祖国十分相近。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国家不是与市民社会一起诞生的,它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或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它应当是一个历史现象,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诞生,又会在一定阶段消失。 西方政治学界对国家起源的研究有两种思路。

一种是对人类不同的政治社会形态进行比较,以看出相对于其他政治权力组织形式,现代国家的特殊性。一种是对西方国家的发展轨迹进行历史的观察与描述。

第一种思路的结果是对现代国家三个特点的总结(即国家起源的三个标志):1)统治者及官员的专业化。2)权力中心的集中化。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统一的、金字塔形的法律体系(在法制国家内:宪法—法律—法规—行政命令)或规范体系。3)政治权力的制度化、非人格化、非家族化。

这首先意味着抽象的公共权力与执政者的分离:执政者不是国家、不是公共权力本身,而只是它的一定时期内的执行者,或最多是代表。它还意味着公共权力的行使应严格限制在法定的范围之内,其运用应严格遵守现行法律,而非统治者的个人好恶,要去除一切不确定性。

通过第二种思路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是在市民社会中逐渐生长起来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被人创造出来的。它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在西方:以希腊城邦为代表的城邦制国家(City—State, Etat—Cité)—帝国(马其顿或罗马)—现代民族国家(Nation—State, Etat— Nation)。

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出现得比较早,且形式少有变化。秦王朝便已经奠定了中国现代国家的基础。

在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大概首先从13世纪的英国、法国开始,其典型特征是王权与教权、封建主权力的斗争,而在此过程中,国家相对于市民社会的独立性也日益凸显。第一个阶段是王权与教权的斗争;第二个阶段是消除农奴、佃农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使得全国人民都只有一个上级:国王。

在革命之后,这种对国王的忠诚转化为对民族的忠诚,对祖国的忠诚,则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就出现了。第三个阶段是各种政治机构、行政机构的出现,如市镇议会、如各种咨询机构(逐渐演化成政府各部)等,这是现代官僚政治的开始。

第四个阶段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日益法制化。这个过程可以从英国大宪章算起,而到1628的Petition of Rihts和 1689的 Bill of Rights初步得以实现。

它将政治权力及其运用规范到了一个成文法的框架之内,成为了后来代议制的先声。到了北美独立战争,特别是法国大革命,这一过程基本完成:制订了成文宪法,制订了人权与公民权法案,使得个人可以对抗国家的胡作非为。

在中国,国家的形成要比西欧早得多,且中间没有如中世纪般的中断。大概春秋末年、战国以后,各诸侯国已经走上了非封建化的道路,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已经具备。

到了秦王朝统一中国后此过程基本结束。此时的中国当然不是一个法制国家,但法制化并非国家的核心特征。

在西方,国家起源的动力来源于冲突及社会各角色面对冲突而采取的对策。第一个动力来源于卡罗琳王朝解体后领主之间的军事对立。

随之产生的不断互动导致了国家权力的中央集权化。第二个动力来自于经济的发展:西欧经济在15—16世纪后的迅速发展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及他们利益的互相冲突。

各阶层都无法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都无法独占政治权力及经济权力,无法否定他人的利益。为了不同归于尽,只好采取妥协、协商的办法,只好求助于一个相对超然而又强大的公共权力。

这些在15—17世纪间成型的西欧民族国家,一经建立便面对着无休止的外部威胁和冲突,便处于不断的战争之中(一直到1945)。为了应付战争,它们需要增加税收并将其更加制度化,需要建立完善的系统的官僚体系以治理内政、动员兵力,需要在民众中唤起爱国主义情绪,需要建立一支强。

三、中国是什么国家

中国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现在只是初级阶段,要到21世纪中叶才进入中段,也就是2050年左右了。

“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国家?”有人现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不止有一种声音!

有的认为,中国现在走的是资本主义的道路。我觉得没依据。难道发展一下经济,就是走资本主义?这个回答肯定是太草率了。毕竟中国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是一支坚持要走社会主义,并最终要让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开花,解放全人类的党!而且我们一贯宣扬的价值观就是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要先集体,后个人!从这点看,也很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同时,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如铁路,石油,通信,军火等,都有国家直接控制,而不是象资本主义社会里那样全部由私人控制。再看一眼国家关于制定新的政策方针的原则之一——“三个有利于”,其中一点就是,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利益!由此可见,我们的国家也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所以,我想说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四、国家的含义是什么

国家的概念 对国家的定义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论。

马克思主义在深入研究国家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变革的规律,概括了各种类型国家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为国家提出了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定义:“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这是V.I. 列宁 对K. 马克思 、F.恩格斯的国家观点最全面、最准确的概括。

它包括3层含义:①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说明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它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是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同样,国家也必然伴随着阶级、阶级矛盾的彻底消灭而自行消亡。

这是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②国家是阶级统治。

这指出了国家的本质,即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是哪个阶级的统治。在有阶级的社会中,任何一个阶级的统治都来源于它们的经济统治,而一个阶级的经济统治又必须依靠它的政治统治来维护和巩固,因此国家政权总是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联合力量,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力量的表现,一般都是通过国家意志来实现的。奴隶制国家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封建制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的统治。

③国家是机器。它形象地指出国家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国家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有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能力,有行使这种权力的官吏(干部),有实现这种权力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强制机关,还有供养官吏与强制机关的捐税和国债。这3项构成一种组织力量和物质力量,即特殊的社会权力。

五、什么是国家和地区

国家:

定义:具有国际公认而又有相对明确政治边界的某一国土区域。 祖国与国家的区别:前者是一个地域、文化、历史、宗教、有时是民族及人种概念,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而国家是一个政治权力机构。

国家与政府的区别:在国家与政府的关系上,有时国家与政府的概念不分。在分得十分清晰时,国家大于政府,尤其是国家是主权者的同义词,而政府只是国家的仆人、权力的执行者、被委托人。 但在国际舞台上,国家的概念比在国内政治中宽泛很多。此时国家是国际法中的主体,是该国范围内的整个社会的代表,是这个国家全体人民的代表,与国内政治中的祖国十分相近。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和地区的区别

1、国家是指居住在一定领土范围内,拥有国家主权的,具有一定数量的人口组成的共同体,也就是拥有主权、领土和人口。地区指未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托管地等。2、国家与地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拥有主权。国家拥有主权,而地区没有主权, 不被国际社会承认为独立的国家,且地区自主程度很高

六、中国是什么

中国(Zhōngguó 文件-播放)位于亚洲东部,传统意义上和现代地理概念上涵盖大中华地区。

1949年以前,中国只有一个代表全中国的政权,但1949年后,由于国共内战中国民党失败退往台湾而中国共产党控制大陆,中国分裂为二个互不隶属的政治实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并均声称对整个中国拥有主权。中国是世界上少数最早产生文明并延续至今的国家之一,因其文化传播的广泛性、独特性和成熟性而对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不断吸收各个民族的文明成果而演变为今天的中华文化。

中国,又以“华夏”、“中华”、“中夏”、“诸夏”、“诸华”、“神州”等的代称出现。华、夏二字起源不明;“夏”,在商、周以前有夏朝;“华”,有说来自于古华胥国[1] ;也有说上古华、夏同音,本一字。

《左传》是现存最早出现华夏二字并称的文献,其中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之言;按《说文》中的释义,“华,荣”,“夏,中国之人”。而汉语“中国”一词,最早指天下(中国人观念中的世界)的“中心”——中原地带,后逐渐带有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

近代以来,“中国”一词作官方正式称呼始于中华民国[2],目前一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与目前台湾政府中华民国并无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PRC)与中华民国(ROC)或称台湾是为两个不同的政治实体。

现在中国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于中国疆域内的各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亦称“华人”,移居境外的华人多被称为“海外华人”,或自称华族。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在少数民族当中,人口过500百万(2000年人口普查)的有壮、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和藏等9大民族[3],通用汉语,少数民族地区往往使用各民族自己的语言。中国人普遍喜好书法、国画、戏曲、象棋、围棋和武术等,茶、酒、菜和箸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中国新年、中秋、清明、端午等为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思维国家。中国人有强烈的家庭观念,因此将代表家庭的姓氏置于人名之前。

中国人还重视教育及对人才的选拔,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自古以来在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浩如烟海,明清以来西方的近代科技和民主政治思想传入中国。

中国历来重视历史,历朝历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距今约4000多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成国家和朝代,后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持续时间较长的朝代有商、周、汉、唐、宋、明和清等,各朝各代也出现过太平盛世,如汉朝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明朝万历中兴、清朝康乾盛世等,科学研究显示中国朝代的更替常受气候与粮食生产量影响,会导致处在战乱或分裂时期。

汉族历史上不断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征战,如匈奴、突厥、鲜卑、蒙古和女真(满族)等,其中,魏晋时代曾经有五胡乱华,而蒙古和女真甚至入主中原,改变了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众多民族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中国,帝王国体于20世纪初(1912年)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共和国体的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历史步入现代(见:历史)。

七、国家有哪些代称

、赤县神州

在中国的古书《史记·孟子苟卿列传》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验衍的人,他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

2、华

古代时候这个字的意思和“花”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对华的解释,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

第二种说法是:“华”含有红色的意思。古代的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为华。

第三种说法是:华是由中国的古称“华夏”省略而来。“华”作为中国的简称,历史悠久。

3、中华

秦朝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是中国,“华”是华夏族的指称。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4、夏

在古代有“大”的含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大禹建立的夏王朝,后来人们就常用“夏”来称呼中国。

5、华夏

中国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都向当时的商朝称臣。华夏族是当时的主要民族,后来人们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

6、禹城·禹迹·禹甸

相传古代洪水滔天,一个叫大禹的人去组织大家治理水灾。据说,禹治水后,按山川形势划定九州,所以后来世代相传下来称中国为:禹城、禹迹(大禹治水,足迹遍全国)、禹甸(“甸”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7、九州

相传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古书《淮南子·地形》又记:中国古代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自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就泛指中国。以九州的意思还派生演化出九域、九有、九土、九区等许多名字。

8、海内

古代的中国人以为中国周围都是海,所以把中国叫做海内,把外国叫做海外。

八、国家有哪些职能

你好! 国家有以下的职能:1、对内职能 (1)政治统治职能; (2)社会管理职能。

2、对外职能 (1)保卫职能; (2)交往职能。

我国国家职能:1、对内职能 (1)政治职能;

(2)经济职能(主要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3)文化职能;

(4)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对外职能 (1)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推荐阅读
  • 努比亚z9max手机音乐效验

    该机拥有HIFI级音乐芯片,音乐效果不凡。具体体现在:1.音量调节,正常听音乐中高低音都是一个音量,而杜比音效能动态扩大某个音量。比如放打鼓声,杜比会及时提高低音加强鼓声。2.加强音域,杜比音效有开阔、集中、…

    百科 2024-09-21
  • 是atChristmas还是inChristmas

    此处该用“on”。在圣诞节正确表达应为 “on Christmas ”。有具体日期的,比如知道几月几日的都用“on” ;不知道日期,但知道年份和月份的用“in” ,知道具体时间,比如几点几分用“at”。…

    百科 2024-09-21
  • 个体工商户应交纳什么税

    纳税标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文件精神 ,定期定额征收方式适用的税种及税率如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

    百科 2024-09-21
  • 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负数是什么意思

    材料成本差异额,是指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差异率负数表示节约差异,即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小。正数表示超支差异,即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大。…

    百科 2024-09-21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 淮南子…

    百科 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