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百科大全 > 百科

民间习俗

作者:张同
2020-02-22
百科

民间习俗

一、中国的民间习俗有哪些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而之前则是年三十了。呵呵,大抵与平安夜是一个级别。

传统的春节应该怎样过? 腊月25: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

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今日焦点: 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

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

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 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

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

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腊月29:小除夕过赶年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

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31除夕:贴门神贴春联放爆竹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

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

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

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

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

二、我国有哪些民间风俗习惯

一. 春节中国民间最隆重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二.元 宵 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三.二月二龙抬头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

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四.清明节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六.六月初六姑姑节 "六月六,请姑姑"。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七.七 夕节 旧时在民间七月七日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当时对这一天兴趣最大的,还是年轻女子。她们穿新衣,拜双星,并乞巧。

神话的七夕作为一个"情人节",也应该是有其意义的。八. 中秋节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 。

三、春节的民间习俗调查报告

[寒假作文:春节的民间习俗调查报告]春节的民间习俗调查报告今年放寒假我去了奶奶家,了解到老家过年的一些风俗,寒假作文:春节的民间习俗调查报告.老家是河南张良镇,也是中原有名的古镇.祭灶腊月二十三祭灶,奶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神位,画的是一对浓眉大眼的夫妻.爷爷还用红纸写有"一家之主"文字,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供的灶糖,请他对玉皇进好言.贴春联腊月二十八贴对联,一是为了镇邪,二是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是装饰门户,爷爷最会写春联了,还给别人家写,祈求来年有福运,寒假作文《寒假作文:春节的民间习俗调查报告》.年夜饭吃饺子,奶奶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有好运气.爆竹大年三十晚上吃饺子前,先放鞭炮,意思是送穷气.晚上十二点再放一次鞭炮,是迎新年.春节早晨,爸爸说开门大吉,先放鞭炮,叫做'开门炮仗',谁家放的早就先得到好运.拜年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我起床后,要先向爷爷奶奶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爷爷奶奶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我.民间说法是孩子们可用压岁钱抵制"年兽"的伤害,保一年的平安!转载自:寒假作文:春节的民间习俗调查报告_小羽毛_新浪博客 〔寒假作文:春节的民间习俗调查报告〕【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四、民间习俗有哪些

接财神 旧时岁时信仰习俗。

由于地域不同有没的特点,在黑龙江、吉林一带,大年夜接神是为了祈福,接神主要是接财神。 接神时屋门洞开,在庭院设供桌,桌上陈设香供蜡烛,燃放鞭炮,主人跪拜,由外面迎进室内,室内人要问:"迎来财神了?"男主人立刻高兴回答:"迎来了,迎来财神了!"这时要有一人从屋外抱进一捆柴,女主人要问:"抱进柴了(财)了?"抱柴人马上高兴回答:"抱进柴(财)了!"柴谐音为财,取其吉利的意思。

家中最小的孩子事先要躺在高高的被落上,这时男主人要问:"小子起来了吗?"这个孩子立刻从被落上起来,高声答道:"起来了,小日子起来了! 女主人开始煮大年夜的接神饺子,煮时故意煮破几个,男主人问:"挣了吗?"女主人答:"挣了!"忌讳说煮破,以挣取其挣钱的吉意。这时放好桌子,端上水饺,全家团团围坐,吃年夜饭。

解放以后,破除了迷信,大年夜多燃放鞭炮祝贺春节,接财神的习俗渐渐消失了。 送灯 流行在黑龙江一带的信仰习俗。

在元宵节时,家家都做面灯,而灯形如碗盏,俗称灯碗。用玉米面做成的叫金灯,用白面做成的叫银灯,用荞麦面做成的叫铁灯,做成型后上锅蒸熟后,插上用棉絮缠裹的芦苇做成的灯芯,面灯碗里倒满灯油,面灯就算做成了。

然后依次把这些面灯送到祖宗板上、天地板上、皂王板上,送到仓库、牛马圈、井台、碾磨房等处,送到大门旁、大路口。 然后要把这面灯送到墓地,放在已故亲人的每个坟头上。

送灯时,以谁先点燃为吉利。往坟地送灯的人,点灯时必须用自己的火柴,如果借别人的火柴点灯,认为祖先看不见光明。

点灯时要边点点说:"正月十五来送灯,送金灯、送银灯、送铁灯,有儿坟前一片明,无儿坟前黑洞洞。有心来偷灯,偷个大铁灯,背也背不动,天冷地滑闹个抑歪蹬,大布衫烧个大窟窿。

"元宵节晚上,因为家家送灯,所以路口、野外坟地一片通明。送灯的习俗,在黑龙江偏远山乡至今还有遗存。

轧神仙 农历四月十四苏州特有遥庙会风俗。传说这一天吕祖生日,八仙之一的吕纯阳在这天要化身叫化子、小贩,到人间点化世人。

因此,市民和四乡农民都要来"轧神仙",可以借到"仙气"消灾防病,延年益寿,吉祥如意,岁岁平安。 吕纯阳是民间信仰中很有影响的八仙之一。

道家重视炼丹,相传吕纯阳在医学上颇多贡献,所以被中医奉为祖师。苏州阊门内中市下塘的福济观奉礼吕祖,俗称"神仙庙",又称"天医院"。

每逢轧神仙这天,神仙庙附近摊肆林立,出售花草树苗的最多,不少花草带有吉祥名称,如"万年青"、"吉祥草"、"神仙花"、"龙爪葱"。旧时习俗,仙诞前夕,剪"千年运"老叶铺在路上,让各路来庆寿的仙人路过,可沾仙气。

造屋得把"龙爪葱"放置梁上,以为吉兆。 各种手工艺品、小儿玩具,也无不笼罩着神秘色彩。

绿毛乌龟,象征延年益寿:“金钱乌龟”,又称“神仙乌龟”;烂泥老爷,象征如意发财;喝的茶,也叫“神仙茶”,剃个头也叫“神仙头”。三天的庙会,将神仙庙挤得水泄不通,香火鼎盛。

现在,商业部门利用这一节日,组织大规模城乡物资交流,使庙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祀奉习俗 祭祀祖先 民间的祭祖活动,有庙祭、墓祭、岁祭、生辰忌日祭。

岁祭中有清明祭、端午祭、中元祭、冬至祭、除夕祭。宗族春秋要举行隆重"二祭"(今已废)。

每逢亡故亲属的生卒日要"祭祀",俗称"做忌"。此外,凡遇族中人升学、升官、生儿婚合,也要到祖祠向祖宗行告祖礼。

凡重大祭祀,举族同聚,摆宴欢饮,民间称之为"吃祖"或曰"吃公"。民国春秋两祭。

春在旧历正、二月,秋在旧历八、九月,各村有固定日期。每厢祀日,乡长必集公款,在所祀神庙前,大演社戏,家家户户,杀鸡为忝,旨酒佳肴,以祀神前。

农民终年胼手胼足,埋头苦干,到了是日,遂放纵尽看,着新衣,宴亲友,尽宾主之乐,为一乐事,漳谚称为:"傍神祝福"。 烧香点烛 民间一般在农历初一、十五,有在居家住宅的神龛佛前,或到乡里宫观庙殿烧香点烛成俗。

春暖秋爽时节,更时兴成群结伴到平和三坪祖师公、圆山脚下仙祖、莆田湄州湾妈祖,甚至坐火车、搭船、乘飞机到南海普陀山、九华山等地进香朝圣。神诞即神的生日,是日民间要杀鸡蒸粿,焚香上供、大宴宾客,演戏敬神,热闹异常,俗称"闹热"。

用仪仗、鼓乐、艺阵等迎神出庙、周游街巷村井,谓之"走尪"。除此以外,还举"卦香"仪式,组织众多的信男信女,列队到该佛分身的祖寺取回不灭香火。

"卦香"之日,浩浩荡荡的队伍中,五色旌旗,鼓乐吹打,神轿佛辇,化妆的高跷、马队、凉伞以及旗、锣、鼓、枪,无所不有,招摇过市,现今还出现以汽车、摩托车代步引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破除迷信中,做神诞、"卦香"等封建迷信活动一度基本消迹。

但由于传统习俗和封建思想的影响,这些迷信活动长期以来时隐时现,70年代末以后又有所回潮。 醮年之祀 谚云:"南州重皇神"。

醮年分为"清醮"、"王醮"两种,清醮祀玉皇,王醮祀王爷。乡村以王醮为多。

有2年一醮,有6年一醮,有12年、20年一醮。甚至有40年一。

五、中国的民间风俗有哪些

民间风俗: 中国传统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孕育、发生并传承的,因而中国传统民俗既有人类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个性。

分析和揭示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是民俗文化研究的应有之举,其与各类具体事象的描述应是深入研究中国民俗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遗憾的是,近年来综合性的论述一直比较沉寂。

本文意在引起人们对这方面研究的重视。综合考察中国民俗的传承、演变过程,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表现得十分明显。

一、原始信仰长期留存 原始信仰习俗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长期传承和流行,是中国传统民俗的一大特点。 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巫术、占卜、祈禳、祭祀、禁忌等习俗不但在人们的信仰活动中集中地表现出来,而且贯穿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们不必花费笔墨去叙述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巫术、祭祀仪式,只要看看人们日常生活中渗透的信仰习俗,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如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春祈、秋报、求雨、禳灾、用占卜来预测气候和年成,以及围绕农事而形成一系列的禁忌等,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生产的传统习俗。

六、过春节还有哪些民间习俗,选一种向大家介绍,写清楚“习俗的内容、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

七、中国的民间习俗有哪些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而之前则是年三十了。呵呵,大抵与平安夜是一个级别。

传统的春节应该怎样过? 腊月25: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

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今日焦点: 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

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

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 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

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

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腊月29:小除夕过赶年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

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31除夕:贴门神贴春联放爆竹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

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

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

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

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

推荐阅读
  • 努比亚z9max手机音乐效验

    该机拥有HIFI级音乐芯片,音乐效果不凡。具体体现在:1.音量调节,正常听音乐中高低音都是一个音量,而杜比音效能动态扩大某个音量。比如放打鼓声,杜比会及时提高低音加强鼓声。2.加强音域,杜比音效有开阔、集中、…

    百科 2024-05-19
  • 是atChristmas还是inChristmas

    此处该用“on”。在圣诞节正确表达应为 “on Christmas ”。有具体日期的,比如知道几月几日的都用“on” ;不知道日期,但知道年份和月份的用“in” ,知道具体时间,比如几点几分用“at”。…

    百科 2024-05-19
  • 个体工商户应交纳什么税

    纳税标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文件精神 ,定期定额征收方式适用的税种及税率如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

    百科 2024-05-19
  • 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负数是什么意思

    材料成本差异额,是指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差异率负数表示节约差异,即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小。正数表示超支差异,即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大。…

    百科 2024-05-19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 淮南子…

    百科 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