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司马光砸缸的图片不要卡通的谢谢 最好是雕塑
找了几个 不知道行不行
第一个:http://cache.mars.sina.com.cn/mybaby_d/h/71/85977908/p/85977908_189445274582.jpg
第二个:
http://sx.chinavnet.com/hg_school/G2/ZZ/HG/ZZ_22_02_004/images/index_clip_image002.jpg
第三个:http://pic.enorth.com.cn/0/01/83/22/1832278_805983.jpg
二、据说这是一张很恐怖的图司马光砸缸
首先在缸左边的那块石头,如果这是用来砸缸的石头,那就说明缸不是一下子被砸破的而是多下被砸破的,因为凭这种种缸的厚度,想砸穿而且砸出这么大一个洞,凭一个小孩的力气根本不可能,肯定得从小小的一条裂缝到大裂缝再到碎。
其次,正如之前说的,缸不可能被砸穿,也就是说,石头不应该在缸里,好,现在石头在外面,那碎瓦片呢?以缸底水部的压强来看,瓦肯定是要被冲到外面地上的,那瓦呢?第三,如果缸内真的装满水,小孩出不来,当缸破的那一瞬间大气压强肯定会把小孩和水一起从底部吸出来,也就是说,小孩不应该是爬出来的而且应该措手不及的无规律的出来。
.。
三、据说这是一张很恐怖的图司马光砸缸
首先在缸左边的那块石头,如果这是用来砸缸的石头,那就说明缸不是一下子被砸破的而是多下被砸破的,因为凭这种种缸的厚度,想砸穿而且砸出这么大一个洞,凭一个小孩的力气根本不可能,肯定得从小小的一条裂缝到大裂缝再到碎。
其次,正如之前说的,缸不可能被砸穿,也就是说,石头不应该在缸里,好,现在石头在外面,那碎瓦片呢?以缸底水部的压强来看,瓦肯定是要被冲到外面地上的,那瓦呢?第三,如果缸内真的装满水,小孩出不来,当缸破的那一瞬间大气压强肯定会把小孩和水一起从底部吸出来,也就是说,小孩不应该是爬出来的而且应该措手不及的无规律的出来。.。
四、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宇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名满九州。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五、我想找司马光的资料
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散文家。
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地区夏县)人,汉族。(但宋人袁说友著《成都文类》记,司马光是在他父亲司马池任光山知县时,生于县衙官舍的,该观点已为当今主流,多数专家学者认同),字君实,号迂夫,晚年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人物生平 简介:司马光砸缸,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呈现给世人的是一个早慧的少年。 虽然天资聪颖,却也惜时如金。
一方警枕,警告的是分秒必争。好学勤奋,为人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受人景仰。
清廉仁厚,为政原则,不卑不亢,秉持道义。编修一部《资治通鉴》,历经十九载,一丝不苟,编撰300万字,这需要怎样的毅力和恒心可以完成的巨著啊 中进士甲科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年方20,中进士甲科。
宋英宗(赵曙,1032~1067)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熙宁(1068~1077)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反对王安石变法 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
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
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
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学术成就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
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
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奉敕编撰《资治通鉴》 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年),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
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大量作品 司马光著述颇多。
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 司马光手稿 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
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高中课文《训俭示康》。
在政治观点方面,司马光主张法制永远不变,其政治思想比较保守。他曾说:“先王之法,不可变也”;他认为,象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等为诸侯,是弃“先王之礼”,废“祖宗之法”。
与宰相王安石是政敌。 相关事件 家世 司马光的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
原籍属河内(今河南沁阳)。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属翰林学士院),在藏书阁担任皇帝的顾问,官居四品,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诞生地 1,河南光山说 司马光生于山西运城地区夏县,,司马光是在他父亲司马池任光山知县时,生于县衙官舍的,该观点已为当今主流,多数专家学者认同),字君实,号迂夫,晚年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2,四川郫县说 据《郫县志》收录的宋代邛崃人张行成《司马温公祠堂记》记载:“故谏议大夫司马君池以某年作县尉郫邑,越明年某月生公于官廨,字之曰岷,以山称也”。
这段文字说的是,当年司马池在郫县做县尉时,住在官署,其夫人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司马光。该文还说:为纪念在官署得子,司马池特在庭下亲手栽植松、楠各一株。
司马池父子先后辞世后,松树枯萎,唯有楠木树仍苍翠欲滴。郫人认为楠木树茂盛是托司马光之荣,故县丞李名逸在司马光诞生之地建立“司马温公祠堂”,以祀司马光。
死后被追封为太师温国公 据资料记载,司马光生于天禧三年(1019年),是北宋大臣,主编了 涵芬楼宋刊本资治通鉴 著名的《资治通鉴》。宋哲宗元佑一年(1086年)为相,八个月后病故,追封为太师温国公。
因而后人称他为司马温公。 《司马温公祠堂记》有关记载 张行成《司马温公祠堂记》还说:北宋年间,郫县流言,说是山里少数民族叛变了。
当时的县令闾丘梦松假借回家看父母,溜回了山西,主簿李言也挂冠而逃。县城秩序混乱,百姓人心惶惶。
时任县尉的司马池,不顾全家性命,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自动代理县令,主持了县事,收拾了混乱的局面。当时恰逢正月,可是老百姓却没有心思过年,那些有钱的人,在埋金埋银藏蚕丝藏织布;那些没有钱的人,扶着老的,携着少的,抱着幼。
-
努比亚z9max手机音乐效验
该机拥有HIFI级音乐芯片,音乐效果不凡。具体体现在:1.音量调节,正常听音乐中高低音都是一个音量,而杜比音效能动态扩大某个音量。比如放打鼓声,杜比会及时提高低音加强鼓声。2.加强音域,杜比音效有开阔、集中、…
-
是atChristmas还是inChristmas
此处该用“on”。在圣诞节正确表达应为 “on Christmas ”。有具体日期的,比如知道几月几日的都用“on” ;不知道日期,但知道年份和月份的用“in” ,知道具体时间,比如几点几分用“at”。…
-
个体工商户应交纳什么税
纳税标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文件精神 ,定期定额征收方式适用的税种及税率如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
-
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负数是什么意思
材料成本差异额,是指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差异率负数表示节约差异,即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小。正数表示超支差异,即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大。…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 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