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百科大全 > 百科

太阴历

作者:刘同林
2020-02-20
百科

一、有谁知道太阴历和星期的来历吗

古代两河流域的最早居民苏美尔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观测天象,熟悉星体运行的周期。

他们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太阴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6个月30天,另外6 个月29天,一共354天。这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11天5个小时48分46秒,他们就设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差别。

到了公元前7世纪,人们又根据月相周期的变化,将每个月分为4周,每周7天。每天各有一个星神主管,就用星神的名字来命名这一天。

星期一月神、星期二火星神、星期三水星神、星期四木星神、星期五金星神、星期六土星神,太阳神主管星期日。这就是现在通行的七天一星期的来历。

二、太阴历和星期是如何产生的

古代两河流域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在长 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通过观察天象,熟悉 星体运行的周期后,根据月亮的盈亏制定了 太阴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6个月30天, 另外的6个月29天,共计354天。

这样算, 就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11天5个小 时48分46秒,于是他们就设闰月来调整阴 历和阳历之间的差别。到了公元前7世纪, 人们又根据月相周期的变化,将每个月分为 4周,每周7天,而且每天都会有一个星神 来主管,再以这个星神的名字命名这一天。

星期一到星期日依次是月星神、火星神、水 星神、木星神、金星神、土星神及太阳神, 这便是星期的来历了。

三、太阴历是依据什么来制定的

太阴历,简称阴历。

据可靠史料记载,世界上一些文明古国,都是在数千年前先后制定和运用了太阴历。我国在4200多年前便有了太阴历。

太阴历是依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来制定的, 比较直观,容易掌握,故为世人最先采用。我国的先民们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把完全见不到月亮的一天称“朔日”,定为阴历的每月初一;把月亮最圆的一天称“望 日”,为阴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

从朔到望,是朔望月的前半月;从望到朔,是朔望月的后 半月;从朔到望再到朔为阴历的一个月。一个朔望月为29天半,实际上是29天12小时44分 3秒。

四、农历上的一九二九三九四九是什么意思

只能叫九九节气。一九又叫“交九”。是我国古代黄河以北区域(现在的华北地区)劳动人民,根据冬天的时长,结合24节气的对应,把一九第一天定在冬至日,又合理、又好记。人们按照节气进行农作,上合天道,下合地温,真正充分体现了我先民的智慧。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形象生动、如诗如画,绝顶的聪明才智!!!24节气至春秋战国时已应用于民间了!!!

每年的冬至日即为“一九”第一天,九天为一“九”,“九九”共81天。因为每年的冬至日基本上都是在12月22日,所以“九九”的日期也是基本固定的。冬至日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理论上来说,地面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为负,这一天地面透支的热量最多,降温幅度最大。其后虽然白昼逐渐变长,黑夜变短,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地面仍是透支热量的,近地面温度仍会不断下降,直到太阳辐射-地面辐射达到平衡,甚至为正为止。这段冬至之后的“九九”天便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也是一个太阳辐射-地面辐射由负到零,再到正的过程,体现在人们的感受上,便是由较寒冷到最寒冷,再不断回暖的过程。

谚语: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河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释意:这条谚语好像适应的范围挺广的,北方地区基本上都适合,最多只在文字上有少许差异。其意思说的是“冬九”天的物候情况。一九、二九很冷,以至于不敢露手;三九、四九更冷,冰厚的足以行人;五九、六九开始回暖,远处的杨柳已现春色;七九河冰开始融化;八九南方大雁飞回;九九之后春耕开始。

二十四节气不包括一九二九三九等,但是一九是指从冬至日(公历12月22日)开始的。冬至日是节气。

二十四节气有一首简单好记的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署相连。

秋署露秋寒霜降,冬雪雪东小大寒。

完整的二十四节气。

五、太阴历是谁发明的

苏美尔人另一项堪称人类历史早期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的成就是太阴历的发明。

美索不达米亚尽管土壤肥厚,但气候恶劣,要想知道开始播种和收获的准确时间,就必须要发明一种能够确定时日行程的可靠途径,以确定周而复始的农作周期。苏美尔人利用月亮的盈亏循环,将从弦月到弦月所需要的29天视为一个计时单位,推定当月亮运行经过12个计时单位时(一半是29天,—半是30天),一年就过去了,播种的时间复又开始。

几个世纪以后,苏美尔人又开始每隔几年在他们的年历上加上一个月,以准确地预计季节的循环。苏美尔人的太阴历是人类通向更为精确的预测性科学的第一步。

犹太人和穆斯林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这种关于月亮运行周期的知识,并创造了犹太历和回历,证明了太阴历的可行性。

六、太阴历

阴历全称“太阴历”或“纯阴历”。

阴历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因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阴历产生的确切日期已难确定,但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来判断,阴历大约在殷代已相当普及。

阴历的主要特点是: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即月相来确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历月的平均值大致与朔望月平均长度29。 5306日相等。

年的长短则只是历月的整数倍,而与回归年无关。因此,阴历的月份也与四季寒暑无关。

阴历的日期表示着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即新月;十五、十六或十七是满月,即望;初七、初八是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等,这对古人凭借月相判断日期是很方便的。 而月相的变化又是人们最容易看见的天象,因此,各国的历法大都先有阴历后有阳历。

但是,由于阴历与回归年无关,因此,就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协调,后来便逐渐被淘汰。现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一种称为“回历”的阴历以外,其他国家已经废弃不用。

此外,。1912年我国采用“公历”安排月日后,人们就把公历称为“阳历”,而把同时并存于民间的传统的“夏历”通俗地称之为“阴历”。

1、阳历的来历 阳历即太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我国自民国元年起采用阳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阳历又称“新历”。

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妙。

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阳历每年分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

又规定7月以前,单月为大月,双月为小月;8月以后,双月为大月,而单月为小月。每年所余的5小时48分46秒,只至四年约满一天,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里,这一年叫闰年,所以闰年的2月有29天。

2、阳历闰年的确定 一般来说,用4去除阳历的年份,能除尽的就是闰年,像1984、1988年等都是闰年。但是,因为阳历一年的确切天数应该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比平年365天多出5小时48分46妙,四年一共多出23小时15分4秒。

如果每四年一闰加一天的话,又多了44分56少,四百年差不多就会多加出3天来,所以,每四百年得扣去3天才行。 故又订了一条补充规定:每逢阳历年份是整百的那一年,比如公元1800、1900、2000年等,能被400整除,所以不是闰年。

但公元2000元又是闰年,因它的2月有29天。 3、阴历的来历 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共29天半。

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 阴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新历法,就是所谓阴阳合历。

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叫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 它跟阴历一样,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

阴历约每过二三年多有一个闰月。 4、阴历闰月的确定 至于阴历哪一个月,这就牵涉到了节气了。

说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只是一种传统的说法,往细方面说,应该说一年有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这十二个中气,哪个中气属于哪个月,是有规定的:雨水是正月的中气;春分是二月的中气;谷雨是三月的中气;小满是四月的中气;夏至是五月的中气;大暑是六月的中气;处暑是七月的中气;秋分是八月的中气;霜降是九月的中气;小雪是十月的中气;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大寒是十二月的中气。

至于十十个节气在哪几个月里,那就不一定。又阴历的一个月平均是29天半多一点,可是从一个中气到下一个中气的间隔却平均是30天半少一点。

这样中气在阴历的月份里要逐月推迟1天光景,到一定的时间,中气就不在月中而移到了一个月的末尾,如果挨着的第二个月又是小月,很可能这个月就没有中气,因为下一个中气移到第三个月的月初去了。 中间的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算是上个月的闰月。

举个1998年的例子:阳历6月21日是阴历五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是夏至(五月中气);而阳历7月23日是阴历六月初一,这一天是大暑(六月中气),从阳历6月24日到7月22日的这个阴历里面(阴历五月完了以后的一个月)只有一个节气小暑,没有中气,这个月就算是闰五月。 所以阴历闰哪一个月,是按一定规则由人定出来的,并不神秘。

阴历 阴历全称“太阴历”或“纯阴历”。阴历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因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

阴历产生的确切日期已难确定,但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来判断,阴历大约在殷代已相当普及。 阴历的主要特点是: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即月相来确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历月的平均值大致与朔望月平均长度29。

5306日相等。年的长短则只是历月的整数倍,而与回归年无关。

因此,阴历的月份也与四季寒暑无关。阴历的日期表示着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即新月。

七、到底是殷历还是阴历

“阴历”正确来说应是“农历”,而“殷历”仅是古代历法的一种,所以“阴历”里包含“殷历”,但“殷历”不等同于“阴历”。

中国现行阴历沿用自明末《时宪历》脱胎的清朝《西洋新法历书》,是四百多年前的由汤若望主导的欧洲耶稣会教士和中国第一批天主教徒合力编撰的。

现代阴历的基础是来自明朝末年的《时宪历》,之前明代通行的历法为《大统历》,实际上是将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改个名字沿用,此历法到明末,已经与实际气象、天文有误差,尤其对日月食推算的误差更明显。

现行的阴历“二十四节气”也来自于洋教士订立的“定气法”,与“千年文化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只分享同一个名字,确定方法和日期完全不同。在《时宪历》的中国历法中,“节气”是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称为“中气”。

再把相邻“中气”之间的日期等分,称为“节气”。平均每月有一个“中气”与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这种确定方法被称为“平气法”,每“节气”之间日期相同。而从西洋教士定《时宪历》之后直至今日的“阴历”。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定的,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时间不均等,称为“定气法”。

所以现在的中国“阴历”与《时宪历》之前中国历法的“二十四节气”只分享同一个名字,确定方法和日期完全不同。

明清易代后,官方将还没来得及通行的《时宪历》删改至103卷,并由清朝顺治皇帝将其更名为《西洋新法历书》,于顺治2年(1645年)颁行。康熙八年(1669年)后至清亡,中国的历法一直大体沿用汤若望所订新历,延续至今,就是俗称的“阴历”。

扩展资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阴历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的天文气象历法。它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

同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阴历二十四节气也逐步演化成为华夏民族特有的社会风俗和节庆。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为360度,即为一个回归年。如果以“地球不动”作为参照系,那么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就表现为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周年视运动。

周年视运动在天穹上的轨迹,天文术语称之为黄道。度量黄道上具体位置的坐标,就称为黄经。按照天文学的惯例,以春分点(360度即0度)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阴历

推荐阅读
  • 努比亚z9max手机音乐效验

    该机拥有HIFI级音乐芯片,音乐效果不凡。具体体现在:1.音量调节,正常听音乐中高低音都是一个音量,而杜比音效能动态扩大某个音量。比如放打鼓声,杜比会及时提高低音加强鼓声。2.加强音域,杜比音效有开阔、集中、…

    百科 2024-11-15
  • 是atChristmas还是inChristmas

    此处该用“on”。在圣诞节正确表达应为 “on Christmas ”。有具体日期的,比如知道几月几日的都用“on” ;不知道日期,但知道年份和月份的用“in” ,知道具体时间,比如几点几分用“at”。…

    百科 2024-11-15
  • 个体工商户应交纳什么税

    纳税标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文件精神 ,定期定额征收方式适用的税种及税率如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

    百科 2024-11-15
  • 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负数是什么意思

    材料成本差异额,是指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差异率负数表示节约差异,即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小。正数表示超支差异,即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大。…

    百科 2024-11-15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 淮南子…

    百科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