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百科大全 > 百科

素质教育的六个特点

作者:王书远
2020-02-23
百科

素质教育的六个特点

一、素质教育的特征有哪些

1.全体性 所谓“全体性”,广义地说,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狭义地看,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换言之,素质教育不要求也不允许对入学的儿童按照某种标准(例如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和经济地位等差异)进行筛选。

“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为什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把素质教育与实施义务教育联系在一起,其原因就在于义务教育从立法上保证了教育机会的均等化与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性。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其主要定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

第二,保证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2.基础性 所谓“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

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general learning)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或某一劳动职业的“小行家”。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其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

基础教育以发展和完善人的基本素质为宗旨,因而不少人指出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这就是人的可塑性。

自由度越高,可塑性越强;反之亦然。教育是塑造、培育人的事业,如果在基础教育中充斥了定向的、专门化的训练,而不是着眼于把普通的基础打扎实,那就等于抑长趋短,将非特化功能倒退为特化功能,缩小了发展的自由度、窒息了人的可塑性。

第三,从教育控制论的意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人为的、优化的控制过程,以便受教育者能按照预定目标持续发展。但如果把基础教育局限于职业的、定向的训练,就会使本来应得到扩大发展的可能性空间过早地停滞、萎缩,这岂不是同教育(优化控制)一词的本义背道而驰吗?怎么能指望培养的学生善于应付社会繁杂多变的“不确定性”呢?3.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

这是强调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是指在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这一前提下而言的。知识与能力虽不是完全等同的东西,但是,如果学到的知识是“活化”的知识,是能够“投入运转的知识,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的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能顺利地转化为能力,成为人的智慧的一部分。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强调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生存”。真正的教育是形成自我教育。

而自我教育能力的直接动力是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素质教育倡导尊重、发挥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

它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从本质上说,“发展性”符合“变化导向教育观(change—oriented pedagogy)”的趋势,即把适应变化、学会变化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从接受教学(教师奉送答案)向“问题解决”(教师引发思考)转变。

教师从一名鼓励者、促进者、沟通者、帮助者和咨询者等角色发挥作用。4.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

因为,素质教育应该是完善意义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质的。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当指出,“全面发展”已经列入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目标之中。

但是,我们的任务是要在社会主义的素质教育中探索“全面发展”的具体规定性,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具体规定性。第一,针对一个个体来说,它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第二,针对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群体而言,它是“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协调。

全面发展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它决不排斥有重点地发展个人的特殊方面,允许在一个群体中各个体之间有差别地得到发展,全面发展决不能被理解为均匀发展和划一展。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最优发展”。

最优化不等于理想化,而是力求取得对具体条件来说是最大可能的最佳效果。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有信心根据他自己的特点找到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打破“千人一面”的格局。

全面发展是最优发展,也是个性的最优发展。“发展个性”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最近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从系统一—结构观点来分析个性”的建议,强调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个性是社会实体的观点,从人的心理的。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

(1)全体性。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今后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素质教育与义务教育的这一根本宗旨是一致的,其着眼点在于面向全体儿童少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淡化选拔意识,特别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强化普及意识,淡化选拔意识。提高全体学生以至全体国民的素质,比造就少数”精英“重要得多。目前应强调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第一所学校,将其作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此,我国正采取两个措施:一是真正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二是大力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我国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公办小学就近入学,在普及初中教育的地方,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入初中。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办好所有小学和初中,使广大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2)全面性。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审美。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坚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形成包括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身体心理诸方面要求的合理的素质结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主动性。素质教育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看作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灌输或塑造的过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观认为,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才能培孩养子的创造性,才会有人才规格的多样性。将来的人才结构才能多样而且合理。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首先,素质教育从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出发,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现实发展主体,从而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自信、自谦、自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其次,素质教育不仅把学生作为认知体,更重要、更本质的是把学生作为生命体。它指导学生怎样做人,注重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精神风貌和精神力量,注重发展学生公民意识、现代意识和思维方式,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再次,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主体性,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统一起来,使人的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4)差异性。素质教育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认为这种差异性,不仅表现在先天遗传素质上,而且表现在其身心成长与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上。因而,学生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有区别,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都会有所不同。教育者应尊重这种差别,针对这种差别开展工作。为提高国民素质,造就各个层次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充分发展,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因材施教规律。面向全体、提高国民素质,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客观要求。而因材施教正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保证。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坚持因材施教,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三、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全体性;基础性;发展性;全面性;未来性.[全体性]:所谓“全体性”,广义地说,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狭义地看,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其主要定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第二,保证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

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基础性]:所谓“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或某一劳动职业的“小行家”。

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其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基础教育以发展和完善人的基本素质为宗旨,因而不少人指出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

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这就是人的可塑性。自由度越高,可塑性越强;反之亦然。

教育是塑造、培育人的事业,如果在基础教育中充斥了定向的、专门化的训练,而不是着眼于把普通的基础打扎实,那就等于抑长趋短,将非特化功能倒退为特化功能,缩小了发展的自由度、窒息了人的可塑性。第三,从教育控制论的意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人为的、优化的控制过程,以便受教育者能按照预定目标持续发展。

但如果把基础教育局限于职业的、定向的训练,就会使本来应得到扩大发展的可能性空间过早地停滞、萎缩,这岂不是同教育(优化控制)一词的本义背道而驰吗?怎么能指望培养的学生善于应付社会繁杂多变的“不确定性”呢?[发展性]: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这是强调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是指在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这一前提下而言的。

知识与能力虽不是完全等同的东西,但是,如果学到的知识是“活化”的知识,是能够“投入运转的知识,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的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能顺利地转化为能力,成为人的智慧的一部分。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强调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生存”。

真正的教育是形成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能力的直接动力是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素质教育倡导尊重、发挥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它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从本质上说,“发展性”符合“变化导向教育观”的趋势,即把适应变化、学会变化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从接受教学(教师奉送答案)向“问题解决”(教师引发思考)转变。教师从一名鼓励者、促进者、沟通者、帮助者和咨询者等角色发挥作用。

[全面性]: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因为,素质教育应该是完善意义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质的。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当指出,“全面发展”已经列入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目标之中。但是,我们的任务是要在社会主义的素质教育中探索“全面发展”的具体规定性,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具体规定性。

第一,针对一个个体来说,它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第二,针对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群体而言,它是“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协调。全面发展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它决不排斥有重点地发展个人的特殊方面,允许在一个群体中各个体之间有差别地得到发展,全面发展决不能被理解为均匀发展和划一展。

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最优发展”。最优化不等于理想化,而是力求取得对具体条件来说是最大可能的最佳效果。

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有信心根据他自己的特点找到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打破“千人一面”的格局。 全面发展是最优发展,也是个性的最优发展。

“发展个性”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最近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从系统一—结构观点来分析个性”的建议,强调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个性是社会实体的观点,从人的心理的整体上把握“个性”。

因此,可将个性定义为“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动态系统”,以此来表明个性是一般性和个别性、动态性和稳定性的统一体,是社会化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们立足于教育学的基点,从实际出发,坚持素质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可认为“个性”是“社会主义公民基本品质和素养的总和在每一个学生身。

四、素质教育有哪些特点

张志勇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具有许多新的特点。

认真研究和把握这些特点,对于促进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经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选拔性”和“淘汰性”相对立的。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这种“片面性”相对立的。

它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这就从教育内容上规定了素质教育的性质。

五、素质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

素质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

一、面向全体的教育

素质教育以其面向全体的突出特征,明显的区别于“应试教育”。所谓的面向全体就是要面向我国的每一位公民,就基础教育而言,就是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学生。这其中表现出一定的“公正性”与“合理性”,因为义务教育阶段,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种教育虽然是大众的、普及的教育,但却并不是搞教育上的平均主义。恰恰相反,素质教育的优势正是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提倡、鼓励个体差异的教育,即把“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统一起来,把培养、提高建设者的素质和发展英才的教育统一起来。

二、全方位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按照国家规定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以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宗旨。具体地说,这种全方位发展是彻底扭转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尤其是轻视美育的局面,使学生成为有高尚的品质、健康的身心、较好的审美修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全方位发展的教育中,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这几方面与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相互渗透、彼此融合的关系,以使全体学生全方位地、整体地、和谐地发展。

三、以人为本,提倡合作性学习,培养创造力的教育

以人为本,提倡合作性学习,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就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让他们主动地学、合作地学、创造地学,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与自身素质结合、内化,形成进一步提高素质的基础,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具体地讲,无论课上、课下,都要有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这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做人,团队精神得到了培养,师生平等得到了实现,它促进学生合作、沟通能力的提高,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朋友,圣诞快乐!

六、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人的自身素质(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的教育活动。

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发展性教育,即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身心文化素质、培养人的健全个性的教育活动。 基本特征有四: 一、发展性特征--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性教育,这是对教育的功能而言的。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功能的前瞻性,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其高度概括,素质教育就是根据未来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提高人的身心以及社会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打好基础。二是对素质要求的时代性,不同时代对人的素质有着不同的发展要求,因些要不断对传统的素质结构模式加以革新,赋予创新的内涵才能使培养出来的人符合时代的需要。

二、整体性特征--整体性是基础教育的一个本质属性,它的根本任务是为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为多出人才打好基础。柳斌概括了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三、基础性特征--这主要指教育要求和教育内容要做到基础性,因为,基础教育不是专业教育,主要是为学生在思想发展、文化科学、身心健康等方面打好基础,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四、主体性特征--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

因为素质教育作为主体的人所具备的,是人在成长、学习、实践过程中把从外界获得的物质、能量、信息加以内化,逐步沉淀而成,同时又是在人与外部客体世界的接触中,作为主体的内在属性表现出来和发挥作用的。因此,在培育人的素质中,必须发挥主体的能动性。

七、素质教育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与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具有许多新的特点.认真研究和把握这些特点,对于促进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经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选拔性”和“淘汰性”相对立的.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这种“片面性”相对立的.它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这就从教育内容上规定了素质教育的性质.素质教育的这种全面性要求是有其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的.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全面的,而非单一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的产生与发展自始至终是互相交织、相辅相成的.因而,人的素质发展也具有整体性.素质教育既不是“为升学作准备”,也不是“为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人生作准备”,也即“为人生打基幢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素质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更重视学生科研成果、潜能和个性的发展.而这些素质单靠一般的“灌输”是难以奏效的.脑科学研究的大量成果表明,人有巨大的潜能,现已开发的只占它很小的一部分.潜能就是每个人潜藏着的智慧才干和精神力量,被称为“沉睡在心灵中的智力巨人”,“每个人身上有待开发的金矿脉”.素质教育的发展性意味着素质教育对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特长发展的高度重视.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引发学生的这种无限的创造力和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最充分地展示并发展自己的才能.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对待学生最基本的态度.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价值和独特的品质.不仅包括他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他的缺点和短处,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但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教会学生学习,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

应试教育中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主要是课堂教学,知识和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教师和课本,形成了封闭的教育空间和单一的信息来源渠道,从而,导致了应试教育的“封闭性”.素质教育由于涉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内容大大拓宽了,也有相应宽广的教育空间和多样化的教育渠道与之相适应.因而,从素质教育的空间和教育渠道看,素质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课内和课本,具有开放性.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教学空间,真正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途径,建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推荐阅读
  • 努比亚z9max手机音乐效验

    该机拥有HIFI级音乐芯片,音乐效果不凡。具体体现在:1.音量调节,正常听音乐中高低音都是一个音量,而杜比音效能动态扩大某个音量。比如放打鼓声,杜比会及时提高低音加强鼓声。2.加强音域,杜比音效有开阔、集中、…

    百科 2024-12-23
  • 是atChristmas还是inChristmas

    此处该用“on”。在圣诞节正确表达应为 “on Christmas ”。有具体日期的,比如知道几月几日的都用“on” ;不知道日期,但知道年份和月份的用“in” ,知道具体时间,比如几点几分用“at”。…

    百科 2024-12-23
  • 个体工商户应交纳什么税

    纳税标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文件精神 ,定期定额征收方式适用的税种及税率如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

    百科 2024-12-23
  • 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负数是什么意思

    材料成本差异额,是指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差异率负数表示节约差异,即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小。正数表示超支差异,即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大。…

    百科 2024-12-23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 淮南子…

    百科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