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百科大全 > 百科

区分

作者:张楠
2020-02-21
百科

一、划分和分解的区别是什么

划分和分解的区别

概念的划分是以事物对象的一定属性为标准,将一个属概念分成若干个种概念,以达到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例如:

① 法律可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② 人可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和婴儿。

③ 小说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普遍概念可以划分。划分以后的子项仍具有母项的属性。

法律是普遍概念,可以划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成文法和不成文法都还是法律。

马是普遍概念,根据其颜色属性为标准,划分为白马、黑马、红马等。白马是马,具有马的属性。

划分的极限是单独概念。单独概念的外延是1,不能再划分。如,北京市就不能划分,但可以分解。

分解是把一个整体事物分成各个组成部分。

例如:把人体分解为头、躯干、手、脚等。

分解后的组成部分不具有整体事物的属性,头、躯干、手、脚不是人体。

地球是单独概念,不能划分,可以分解,可分为东半球、西半球。半球不是全球。

北京市也是单独概念,可以分为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等。区不再是市。政治上叫行政区划。

从实例可以看出,划分和分解是有本质区别的。逻辑学上就是划分和分解两个概念。

二、如何区分数学中的排列与组合问题

排列与组合的共同点是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而不同点是排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组合是不管顺序并成一组,因此“有序”与“无序”是区别排列与组合的重要标志 .例子判断下列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一.高一年级学生会有11人:1.每两人互通一封信,共通了多少封信?2.每两人互握了一次手,共握了多少次手?二.高一数学课外活动小组共10人:1.从中选一名正组长和一名副组长,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2.从中选2名参加数学竞赛,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一.1.由于每两人互通一封信,甲给乙的信与乙给甲的信是不同的两封信,所以与顺序有关,是排列.2.由于每两人互握一次手,甲与乙握手、乙与甲握手是同一次握手,与顺序无关,所以是组合问题.其他类似分析.一.1.是排列问题,共通了=110(封).2.是组合问题,共需握手==55(次)二.1.是排列问题,共有=10*9=90(种) 2.是组合问题,共=45(种)。

三、怎么区分动词

动词前面能加“不”,表示否定。

如:不去、不要、不是等。

楼上的先生或女士列举了那么多词,前面都能加“不”,试一试吧!

顺便教给你区分名词、形容词的方法:

前面能加“有”的是名词;如:有人。

前面能加“很”的是形容词。如:很精彩。

特别提示:

1、有的词有兼类性;如:她很漂亮!(形容词)

漂亮不是本钱。(名词)

2、有的名词前面也能加“不”。如:你看他不人不鬼。

学习很有趣,指导他人也是乐。你细细去体会吧!

祝你成功!

四、包含和包括有什么区别

包含和包括有什么区别——从定义、基本解释、使用对象等不同角度来看,“包含”所涉及的范围比“包括”更广,但“包括”使用对象比“包含”更具体。

1、从定义上来看

包含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也叫子集关系。基本含义近同蕴含、蕴涵、包涵,关系形容词。除了日常用语“含有”和“包涵”意思之外,还是概率名词,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包括是现代汉语词汇,表示包含,含有。只是日常用语,包含、总括的意思。

2、从基本解释来看

包含:(1)包容含有。(2) 犹包涵。宽容,原谅。

包括:包含、总括。

3、从使用对象来看

包含:相对抽象。

包括:相对具体,可以用于具体的人或事。

参考资料:

1、http://baike.baidu.com/view/407031.htm

2、http://baike.baidu.com/view/966659.htm

五、辨别和分辨的区别

辨别和分辨的区别是:辨别是指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而分辨的涵义中不仅包括辨别,还有辩白和区别的意思。也就是说用分辨可以代替辨别,但是辨别不可以代替分辨来用,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例句:

比如一个句子:“如何辨别古代玉器的真伪。”若用分辨代替其中的辨别就是:“如何分辨古代玉器的真伪”,则句子意思完全不受影响,所以这两个词在这个句子中可以替换使用。

再比如《水浒》中的一个句子:“不得贤弟自来搭救,便有铜唇铁舌,也和他分辨不得。”这里的分辨就是辩白的意思,是不能用辨别来代替使用的。

辨别:

指分辨区别,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唐元稹《哭子》诗之二:“才能辨别东西位,未解分明管带身。” 宋曾巩《范贯之奏议集序》:“或矫拂情欲,或切劘计虑,或辨别忠佞而处其进退。”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但要明白,首先就要辨别。

分辨:

(1).辨别。

①宋曾巩《南轩记》:“然而六艺百家,史氏之籍,笺疏之书……皆伏羲以来,下更、秦、汉、至今,圣人贤者,魁杰之材,殚岁月,惫精思,日夜各推所长,分辨万事之说。”

②杨朔《征尘》:“堂倌吹熄壁上的油灯,屋里人的眉目已经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

③丛维熙《遗落在海滩上的脚印》:“她一手撑着遮阳伞,一手提着个小皮包,悠闲自在地站在椰子树下的绿草坪上。 陆步青马上分辨出这是个来自东南亚的客人。”

(2).辩白。

①宋 沈括 《梦溪笔谈·谬误》:“囚如吏言,分辨不已。吏大声诃之曰:‘但受脊杖出去,何用多言!’”

②元 杨梓《霍光鬼谏》第二折:“慨君王圣怒难分辨,便是老性命滴溜在眼前。”

③《初刻拍案惊奇》卷十:“ 金朝奉 却待分辨,二人毫不理他,一气走到韩家来,对子文说知缘故。”

④《红楼梦》第一○八回:“ 袭人 也不敢分辨,只得低头不语。”

⑤文心海洋《重回明末辽东·听教睢阳袁可立》:“沈寿崇见此情景忙在旁替杨太曦分辨道:‘袁伯伯,侯爷只是与阉党虚与应事,并不是真的要与阉党同流合污。'”

⑥明 施耐庵《水浒》第三十三回《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不得贤弟自来搭救,便有铜唇铁舌,也和他分辨不得。

(3).区别。

①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盖《大学》格物之说,自与《系辞》穷理大旨虽同而微有分辨。”

②清 李渔《比目鱼·狐威》:“哦,原来官民二字也有些分辨么?”

六、和 与 区别是什么

和 、与 区别是:两者都有“跟”的意思,但前者还有其它含义:相安、谐调。

拼音:hé,hè,huó,huò,hú

部首:口

总笔画:8

解释:

[hé] 1. 相安,谐调:~美。~睦。~谐。~声。~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衷共济。

[hè] 1. 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寡。

[huó]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面。~泥。

[huò] 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药。奶里~点儿糖。~弄。~稀泥。

[hú]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拼音:yǔ,yù,yú

部首:一

总笔画:3

解释:

[yǔ] 1. 和,跟:正确~错误。~虎谋皮。生死~共。

[yù] 参加:参~。~会。

[yú] 同“欤”。

七、区分“的 地 得”的用法

不少同学对“的”、“地”、“得”这三个词的用法含混不清,乱用一通。为帮助同学们掌握它们的用法,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分析例句,明确用法

这里有一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

二、修改病句,强化认识

这里有一组“的”、“地”、“得”用法欠妥的句子,请大家来当“医生”,给这些句子治治病,以强化已有认识。

1. 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的特别出色。

2.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得收割麦子。

3. 助人为乐地小华被市少工委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正确用法应为“考得”、“紧张地”和“助人为乐的”。)

推荐阅读
  • 努比亚z9max手机音乐效验

    该机拥有HIFI级音乐芯片,音乐效果不凡。具体体现在:1.音量调节,正常听音乐中高低音都是一个音量,而杜比音效能动态扩大某个音量。比如放打鼓声,杜比会及时提高低音加强鼓声。2.加强音域,杜比音效有开阔、集中、…

    百科 2024-09-20
  • 是atChristmas还是inChristmas

    此处该用“on”。在圣诞节正确表达应为 “on Christmas ”。有具体日期的,比如知道几月几日的都用“on” ;不知道日期,但知道年份和月份的用“in” ,知道具体时间,比如几点几分用“at”。…

    百科 2024-09-20
  • 个体工商户应交纳什么税

    纳税标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文件精神 ,定期定额征收方式适用的税种及税率如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

    百科 2024-09-20
  • 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负数是什么意思

    材料成本差异额,是指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差异率负数表示节约差异,即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小。正数表示超支差异,即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大。…

    百科 2024-09-20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 淮南子…

    百科 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