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元节的习俗有什么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
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
佛教传说,目连(目连为佛教人物,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作盂兰盆以祭其母。近代献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
旧时,中元节为目连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祭祀无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德州的中元河灯场面十分壮观。
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连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
胶东沿海地区,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奏丝竹乐。德州运河两岸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
滕州也有放河灯的习俗,形式与德州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灯前,摆香案,念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馍馍,小孩子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长岛渔民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亲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点,有的甚至装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中元节祭祖的习俗在山东较为普遍,一般都在午后带着祭品上坟祭祖。单县的祭品尤为丰盛,有竹子做的盂兰盆、纸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
淄川则把祖先请到家里祭祀,家家都在大门顶上插上五谷穗子,据说以五谷为马,祭祀完毕后,好让祖先跨着马回去。 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
唯独陵县例外地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 中元节——农历7月15日 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
在南方,亦称“鬼节”。然而,相沿至今的中元节却在7月14日。
据说在宋朝末年,人们正准备过节的时候,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节日就这样提前了。 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 我是知道有中元节的,在文学作品中看过,以为那是流行于黄河流域的民俗,别的地方或许也有这种习俗,但想来总不如黄河流经的地方来得地道。
在我的感觉中那天的夜晚总应是雾蒙蒙的,在朦胧中各家的祭祖饭在烛光和香火的映照下显得十分诱人,在迷雾中孩子们的河灯在沉没之前也消失了,驶向天国。成人们在干什麽作品中多没有提,我想他们多半是在为祖先和孩子们扎河灯然后为他们做饭,这是一种圆融的场面,鬼节应该是个快乐的节日。
真正了解到中元节习俗是到新加坡以后的事,当然我所了解的不过是新加坡的中元节,一个与河灯毫无关系的中元节。 元节在新加坡的俗称叫鬼节,规范来说中元节应该是阴历的七月十五,因为阴历七月十五是岁时节令的中元,所以这一天的节日叫中元节。
因佛教的盂兰盆会也是在阴历七月十五举行,一些地方又把这一天叫“盂兰盆节”。佛家对七月十五非常重视,在那一天要举行很多活动,"放灯照冥”就是起中的一个小仪式,这一仪式传到民间变成神秘而浪漫的放河灯。
放河灯的目的尽管众说纷纭,但总是与鬼魂有些联系,如肖红在“乎兰河传”一文里提到的'七月十五是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到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脱着一盏河灯,就得脱生' 同佛家的'放灯照冥‘被百姓根据自己纯朴的愿望吸收改良为民间的放河灯一样,中元节跨越了冥界与国界,来到新加坡,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加坡的中元节你找不到河灯的影子,庆赞中元的时间也从阴历七月十五一天扩大为阴历七月的一整月。
这一个月人们尽量不动土,不置业,也尽量不出游,这一个月的飞机票也是全年低的,一些不信邪的人就利用这个机会出国游玩。当然信邪的人还是占大多数,新加坡的阴历七月正是酷暑季节,但不管天气多热,泳池里的人总是稀稀落落的,人们在这一个月里会加多一两件金饰来避邪,他们也会注意说话,尽量避免说出不吉利的字眼来。
小孩子尤其惨,据说小孩子的眼睛特别灵,可以看到些不该看到的东西,为了不让小孩受到惊吓,很多父母在七点一过就把小孩关在家里。 新加坡人相信阴历七月一日是鬼门大开的日子,在以后的一个月里鬼魂可以自由出入阴阳两界,在这一天后半晌儿的时候,信的人家会在自家门前的草地上插两根蜡烛,在蜡烛的旁边再插上三七二十一根香,把事先准备好的阴币,佛咒、糖茶之类的供化放在蜡烛的前面,然后点烛焚香拜三拜,祭拜完毕就拿了阴币,佛咒到焚烧桶去烧。
这焚烧桶就是汽油桶把顶盖去掉,再在侧面打几个洞做成的,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鲜玩艺儿。焚烧桶的出现是因为政府认为向以前那样在自家插的蜡烛前直接烧纸太影响卫生又很难清理,于是每年一到七月政府就会在组屋前摆放些焚烧桶供人们烧纸用。
一些人不能认同自家烧的纸同别人家的混在一块儿的观念,他们只好到杂货。
二、中元节习俗
宗教 佛教: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
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因强调借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始兴盂兰盆法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唐朝时期,法会活动呈现兴盛,官民共乐。到了宋朝的时候,儒、释、道合流日趋明显。
民间流传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并将佛教的盂兰盆会与道教"中元地官节"相结合,而流行道士诵经普度众鬼,期使获得地官赦罪,获得解脱。因此民间习俗的中元普渡着重在祭祀孤魂野鬼,与中国传统对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变成"祭鬼",亦即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饿鬼但与道教和儒家的祭祀习惯不同,盂兰盆法会以素食施食供养。
道教:"中元普渡"习俗是道佛习合的结果,民间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连救母的传说习合,把施饿鬼与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纸,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人们相信这样可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
地方 每逢农历七月,我国的华族必定会隆重举行"庆赞中元",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或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寺庙也分别建醮,街头巷尾上演地方戏曲或歌台助兴,呈现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
中元节的"普度"仪式,因组织形式上的差异,可分为几类,如街普(也称弘普)、市普、庙普(或称公普)等等。所谓街普,指的是以街坊为主的普度;市普是以市场为主的普度;庙普就是庙宇所主持的普度。
中元节 放河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
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
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江南水乡的"七月半"祭祖活动中的一个特点是吃毛豆。那时毛豆刚熟,用盐水煮上一大盆,祭奠完了以后,就着初凉的秋风和明亮的月色,一边吃毛豆,一边聊天。
[4] 如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与台湾、新加坡等,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甚至全猪(闽南语俗称神猪)、全羊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
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道士、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悬丝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祭拜亡灵之前,会先祭拜一位名为面燃大士的神祇,信徒多尊称其为"大士爷"、"普渡公"。
相传旧历七月,所有在阳世的亡灵,都归"大士爷"管理。关于"大士爷",佛教说法有数个:一是他是观音大士的化身,故称"大士爷"。
二是他原为诸鬼的首领,因受观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门下,从此被称作"大士爷",成为护持中元普渡事项的神明。道教的说法则是太乙救苦天尊化身"面燃鬼王",为阴间诸鬼之统帅,也负责中元节监督亡魂受领阳间香火事宜。
另,灵宝派等一些派别不是请"面燃鬼王"监斋,而是有"何将军"、"乔将军"两神分任此职。如宋末元初林灵真所撰《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写为"北魁玄范府神虎何、乔二大圣"。
华人社会则多采佛教说法,各类法会多以佛教形式塑造大士爷神像:"顶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头上还有一尊观世音菩萨佛像[1],象征其代表慈悲的观音大士"。有些慎重的信徒,在中元节时会以纸扎出大士爷塑像,也有些用牌位、画像、木石雕像祭祀,并将大士爷神位或神像放置供桌之前,以求祭祀顺利,待到七月一过,一般会火化大士爷像、位,送其登天。
在南洋,华侨风俗,中元普渡时,会悬挂写着"南无渡幽拔苦无量寿佛"或"南无分衣施食阿弥陀佛"之类字样的幢幡于大士爷神像之侧,甚至是神像手上;如书"渡幽拔苦"之类字句是希望佛祖引领亡灵往生佛国,若写"分衣施食"等等词汇,则指祈请阿弥陀佛助大士爷,平均分配纸钱、衣物、食品予众家亡魂。 闽南人、台湾人习俗,中元节祭拜时,会在各水域先放流灯火,迎接到来的亡魂,帮亡魂照路,邀来同享香火,号称"水灯"。
多是以纸糊如宫殿形,中有蜡油点火,内有一置彩色三角形纸旗,号称"普渡旗",该。
三、中元节的习俗有哪些
(1) 烧法船 中元节这天,老北京的皇宫内及一些大的寺庙,也有“烧法船”之俗,也称“烧 活”。
法船是一种大型冥器,由旧时的冥衣铺用木条或秫秸及彩纸糊制而成。法 船上舱、橹、桨、舵齐全,大的可糊几层数节,抱到法会之处再拼接而成。
各寺庙道观的僧侣和道士们当年在放焰口、做法事、诵经、焚香超度亡灵等仪 式后,要焚烧一只法船。 抗战时及胜利后,曾在北海公园的天王殿、中山公园的音 乐堂、永安寺等处集会,由佛教、道教等不同的教派身披法衣、敲打法器,与各界人 士、平民百姓一起为抗战阵亡的将士们举行法会,当时还举行了郑重的焚烧法船、点河灯仪式,为抗日将士超度,以表示追思。
(2) 祭祖 这天,还有祭祖的传统。老北京这天各家均祭祀已故之宗亲五代,以示“慎忠 追远”。
清《北京岁华记》载:“中元节前上冢如清明。”清《帝京岁时纪胜》也说:“中 元祭扫,尤胜清明。
绿树荫枝,青禾畅茂,蝉鸣鸟语,兴助人游。” 一般皇宫内还要在太庙举行祭祖大典,民间百姓中元祭祖的形式有多种形 式,有的亲到坟地烧钱化纸,有的则在家以装有金银纸元宝的包裹当主位,用3碗 水饺或其他果品为祭,上香行礼后将包裹在门外焚化。
据明《帝京景物略》云:“上 坟如清明时,或制小袋以往,祭甫讫,辄于墓次掏促织。满袋则喜,秫竿肩之以 归。”
说明自元、明以来,中元上坟,带有秋季郊游的性质。初秋之时,扫墓连带全 家秋游,无疑是孩童们的一次出旅,孩子们早把“鬼节”抛之脑后。
(3) 放河灯 中元节为目连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祭祀无主孤魂和意 外死亡者。 河灯是用天然的荷叶插上点好的蜡烛做成的。
那时也有用西瓜、南瓜 和紫茄子等,将其中心掏空,当中插上点好的蜡烛,将这些灯往河里一送,顺水漂 流自然而下,排成一队“水灯”,随波荡漾,烛光映星,相映成趣,到处是一片如昼烛 光,月下百姓云集,热闹非凡。 (4) 悬挂花灯 莲花灯则是用丝绸、丝纱、彩纸或玻璃制作的酷似莲花的一种花灯。
悬挂花 灯已有2000多年历史,一般从七夕节后即有专门的铺面开始售卖莲花灯,其灯皆 是用彩纸莲花瓣组成的各式花篮或鹤、鹭等飞禽动物,任人选购。普通街市上及 串胡同的小贩卖的就是极其便宜的荷叶灯了。
这些灯外形与河灯相仿,只是多根 抵棍和线绳罢了。一些穷孩子还有用大棵香蒿子缚上香头,或用莲蓬插上香头代 替莲花灯的。
更为别致的是,茄子插香头而燃之,谓“茄子灯”;西瓜瓢内插蜡燃 之,谓“西瓜灯”。《旧京秋词》中有这样的描述:“小队儿童巷口邀,红衣蜡泪夜风 摇。
莲灯似我新诗句,明日凭仍乐此宵。” (5) 送羊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
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 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
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 此外在华北地区的一些农村,民间流行农历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 甥送活羊的习俗。
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沉香劈山救母后,要 追杀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每年的七月十 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杨”姓的谐音,以重结 两家之好。
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这一民俗的另一说法是,母亲为出嫁的闺女用白面塑一双羊,当然还要蒸熟, 而且羊头还要缠挂上红布条。
娘家要组成一支小型送羊队伍到新姑爷家,由新姑 爷动手切开面羊,并将切下的第一块用红绳拴挂在客厅中,这块“面羊肉”等到第 二年的七月十五送来新面羊时才能取下来。 这其中的讲究是“陈羊见新羊,年年 有余粮”新姑爷切完羊后,要吃羊头,出嫁的闺女则吃羊脚,其他的分送男方长辈 邻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庆吉祥。
四、中元节习俗有哪些
祭祀祖先 清明节这天首先需要做就是祭祖,可到一家人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也可就在河边或是精辟的地方圈出区域烧纸钱、香蜡,供奉祭品。需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 祭祀土地 中元节的来历原是指庆祝作物收成的日子,旧时有习俗,收成好要用新米等祭供,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七月十五,还是为人间赦罪的地官的生日,所以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洒在田地,烧纸之后,再把剪成条状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就可以保佑庄稼大秋丰收。 点放河灯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就应该张灯图个吉利,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因为水与鬼同为阴,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所以人们相信放河灯阴间的亲人能够受到,在河灯上写上小纸条表达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他们能够感应。除此外夜晚放河灯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将在阳间游乐一天的亲人用“船“送回阴间去。
五、中元节有什么习俗
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日。
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
佛教传说,目连的母亲坠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化为烈火,目连求救于佛,佛为他念《盂兰盆经》,嘱咐他七月十五做盂兰盆以祭其母。近代供瓜果、陈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尝新的含义,也是盆祭的遗风。
旧时,中元节为目连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祭祀无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德州的中元河灯场面十分壮观。
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连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
胶东沿海地区,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演奏丝竹乐。德州运河两岸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
滕州也有放河灯的习俗,形式与德州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灯前,摆香案,念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馍馍,小孩子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
-
努比亚z9max手机音乐效验
该机拥有HIFI级音乐芯片,音乐效果不凡。具体体现在:1.音量调节,正常听音乐中高低音都是一个音量,而杜比音效能动态扩大某个音量。比如放打鼓声,杜比会及时提高低音加强鼓声。2.加强音域,杜比音效有开阔、集中、…
-
是atChristmas还是inChristmas
此处该用“on”。在圣诞节正确表达应为 “on Christmas ”。有具体日期的,比如知道几月几日的都用“on” ;不知道日期,但知道年份和月份的用“in” ,知道具体时间,比如几点几分用“at”。…
-
个体工商户应交纳什么税
纳税标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文件精神 ,定期定额征收方式适用的税种及税率如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
-
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负数是什么意思
材料成本差异额,是指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差异率负数表示节约差异,即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小。正数表示超支差异,即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大。…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 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