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百科大全 > 百科

日历的常识

作者:李书明
2020-06-15
百科

1. 日历的组成和知识

日历来源中国始有历法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

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证明殷代的历法已具有相当的水平,这一页甲骨。历是全人类最古老的历书实物,这页甲骨历也就叫日历。

但真正的日历产生,大约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就已经使用皇历。最初一天一页,记载国家、宫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

皇历分为十二册,每册的页数和每月的天数一样,每一页都注明了天数和日期。发展到后来,就把月日、于支、节令等内容事先写在上面,下部空白处留待记事,和现在的“台历”相似。

那时,服侍皇帝的太监在日历空白处记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终,皇帝审查证明无误后,送交史官存档,这在当时叫日历,这些日.历以后就作为史官编写《国史》的依据。 后来,朝廷大臣们纷纷仿效,编制自家使用的日历。

日历分类日历又分为阴历阳历。阳历亦即太阳历,其历年为一个回归年,现时国际通用的公历(格里历)即为太阳历的一种,亦简称为阳历;阴历亦称月亮历,或称太阴历,其历月是一个朔望月,历年为12个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伊斯兰历即为阴历的一种;阴阳历的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历月为朔望月,因为12个朔望月与回归年相差太大,所以阴阳历中设置闰月,因此这种历法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

中国的农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日历普遍以后,由于日历给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就逐渐地进入了不少在朝大官的家庭,经过一番变动,编制成自家的日历.再往后,随着日历向大众化,家庭化的发展,人们也就把历书上的干支月令,节气及黄道吉日都印在日历上,并留下供记事用的的大片空白. 至于月历以后又发展成挂历、台历等各种形式,只是近一个世纪的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尽管日历的品种增多、花样也不断翻新,但仍旧保持着古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35303536老日历的格局。

2. 日历的组成和知识

日历来源中国始有历法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证明殷代的历法已具有相当的水平,这一页甲骨。历是全人类最古老的历书实物,这页甲骨历也就叫日历。 但真正的日历产生,大约在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唐顺宗永贞元年,皇宫中就已经使用皇历。最初一天一页,记载国家、宫廷大事和皇帝的言行。皇历分为十二册,每册的页数和每月的天数一样,每一页都注明了天数和日期。发展到后来,就把月日、于支、节令等内容事先写在上面,下部空白处留待记事,和现在的“台历”相似。那时,服侍皇帝的太监在日历空白处记下皇帝的言行,到了月终,皇帝审查证明无误后,送交史官存档,这在当时叫日历,这些日.历以后就作为史官编写《国史》的依据。

后来,朝廷大臣们纷纷仿效,编制自家使用的日历。日历分类日历又分为阴历阳历。阳历亦即太阳历,其历年为一个回归年,现时国际通用的公历(格里历)即为太阳历的一种,亦简称为阳历;阴历亦称月亮历,或称太阴历,其历月是一个朔望月,历年为12个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伊斯兰历即为阴历的一种;阴阳历的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历月为朔望月,因为12个朔望月与回归年相差太大,所以阴阳历中设置闰月,因此这种历法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中国的农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日历普遍以后,由于日历给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就逐渐地进入了不少在朝大官的家庭,经过一番变动,编制成自家的日历.再往后,随着日历向大众化,家庭化的发展,人们也就把历书上的干支月令,节气及黄道吉日都印在日历上,并留下供记事用的的大片空白. 至于月历以后又发展成挂历、台历等各种形式,只是近一个世纪的事。 随着时代的发展,·尽管日历的品种增多、花样也不断翻新,但仍旧保持着古老日历的格局。

3. 农历知识

[解释]1.中国的一种历法,是阴阳历的一种,一般就叫阴历。

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农事。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2.农业上使用的历书。 即夏历。

(“农历”一称流行的原因: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思潮泛滥,“横扫四旧”,认为“夏历”是夏王朝的印记,必须改名;因传统历法在农村使用较普遍,故通过报纸改名“农历”:1968年元旦,全国报纸报头一夜间将“夏历”名称改成了“农历”。 按:所谓“农历”,是指它有指导农业生产的意义,但事实上农历月日与季节变化相差明显,指导农时的效果并不好,我国古代真正指导农时的是“二十四气”,它实际是一种特殊的“阳历” ) 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

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谓“朔”,从天文学上讲,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也就是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那一瞬间。

(太阳和月亮黄经的计算十分繁琐和复杂,这里就不予介绍了) 至于定农历日历中月份名称的根据,则是由“中气”来决定的。即以含“雨水”的月份为一月;以含“春分”的月份为二月;以含“谷雨”的月份为三月;以含“小满”的月份为四月;以含“夏至”的月份为五月;以含“大暑”的月份为六月;以含“处暑”的月份为七月;以含“秋分”的月份为八月;以含“霜降”的月份为九月;以含“小雪”的月份为十月;以含“冬至”的月份为十一月;以含“大雪”的月份为十二月。

(没有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上月的闰月) 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为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 为什么采取“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呢? 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个回归年有12.368个朔望月,0.368小数部分的渐进分数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 即每二年加一个闰月,或每三年加一个闰月,或每八年加三个闰月……经过推算,十九年加七个闰月比较合适。

因为十九个回归年=6939.6018日,而十九个农历年(加七个闰月后)共有235个朔望月,等于6939.6910日,这样二者就差不多了。 七个闰月安插到十九年当中,其安插方法可是有讲究的。

农历闰月的安插,自古以来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对闰月的安插也不尽相同。秦代以前,曾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做“十三月”。

汉初把闰月放在九月之后,叫做“后九月”。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闰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

以后又规定“不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直到现在仍沿用这个规定。 为什么有的月份会没有中气呢? 节气与节气或中气与中气相隔时间平均是30.4368日(即一回归年排65.2422日平分12等分),而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所以节气或中气在农历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推移迟,到一定时候,中气不在月中,而移到月末,下一个中气移到另一个月的月初,这样中间这个月就没有中气,而只剩一个节气了。

上面讲过,古人在编制农历时,以十二个中气作为十二个月的标志,即雨水是正月的标志,春分是二月的标志,谷雨是三月的标志……把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闰月就使得历月名称与中气一一对应起来,从而保持了原有中气的标志。 从十九年七闰来说,在十九个回归年中有228个节气和228个中气, 而农历十九年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七个月没有节气和七个月没有中气,这样把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也就很自然了。

农历月的大小很不规则,有时连续两个、三个、四个大月或连续两个三个小月,历年的长短也不一样,而且差距很大。节气和中气,在农历里的分布日期很不稳定,而且日期变动的范围很大。

这样看来,农历似乎显得十分复杂。其实。

农历还是有一定循环规律的:由于十九个回归年的日数与十九个农历年的日数差不多相等,就使农历每隔十九年差不多是相同的。每隔十九年,农历相同月份的每月初一日的阳历日一般相同或者相差一、二天。

每隔十九年,节气和中气日期大体上是重复的,个别的相差一、两天。相隔十九年闰月的月份重复或者相差一个月。

干支纪法 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一定。

4. 有关历法的知识(儒略历、格列历、罗马历、基督教历和公历)

《儒略历》是现今国际通用的公历的前身。

西方国家16世纪大多采用它。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在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帮助下制订的,并在公元前46年1月1日起执行实行,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

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历法称为《儒略历》。《儒略历》以回归年为基本单位,是一部纯粹的阳历。

它将全年分设为12个月,单数月是大月,长31日,双月是小月,长为30日,只有2月平年是29日,闰年30日。每年设365.25日,每四年一闰,闰年366日,每年平均长度是365.25日。

《儒略历》编制好后,儒略·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又从2月减去一日加上8月(8月的拉丁名即他的名字奥古斯都》,又把9月、11月改为小月,10月、12月改为大月。《儒略历》比回归年365.2422日长0.0078日,400年要多出3.12日。

从公元325年定春分为3月21日提早到了3月11日。1500年后由于误差较大,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进行改善与修订,变为格里历,即沿用至今的世界通用的公历。

一月 Januar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神雅努斯。 二月 Februar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节日Februa。

三月 Mart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战神玛尔斯。 四月 Aprilis 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词aperire,意思为“开始”,意味着春天开始。

五月 Ma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花神玛亚。 六月 Jun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共和国的创始人Junius。

七月 原名Quintilis,后改Julius。古罗马历只有10个月,这是第五月,原名是“第五”的意思,因为恺撒是这月出生的,经元老院一致通过,将此月改为恺撒的名字“儒略”。

八月 原名Sextilis 后改Augustus。原名是“第六”的意思,因为后来独裁者屋大维是生于此月,元老院将此月改为他的称号“奥古斯都”,原来应排为小月,从二月中抽出一天补上,变为大月,将后面的月份重新排大小月。

九月 September 拉丁语“第七”的意思。 十月 October 拉丁语“第八”的意思。

十一月 Novembris 拉丁语“第九”的意思。 十二月 December 拉丁语“第十”的意思。

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通称阳历。“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名“西历”。

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

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公元前身是儒略历,1582年罗马天主教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把全面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格列历10月15日,中间销去10天。

同时修改了儒略历置闰法则。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24219天(太阳年),按一年365天计算,每年少0.24219天,每隔4年少0.96876天,每隔400年则少96.876天,因此,400年中需置97个闰年。

闰年在2月末加上一天全年366天。这样经过3333年才有一天的误差。

年有三种:地球绕日一周,历三百六十五日六小时九分九秒,谓之“恒星年”;太阳过近地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近地点,历三百六十五日六时十三分四十八秒,谓之“近点年”;太阳过春分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春分点,历三百六十五日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谓之“回归年”,亦称“岁实”。因二分点(春分点秋分点)每年沿黄道向西逆行约五十秒,故回归年较恒星年之时间为短,相差二十分二十三秒,谓之“岁差”。

此三种年之时间不同,欲使每年之节气寒暑不变,故取回归年为制历之年。对于回归年之时间,有记住之必要,为便于记忆,编一歌诀如下:地球绕日一周年,要知时间有多少?三六五日加五小,四十八分四六秒。

由一月一日至次年一月一日谓之一年,年长本应与岁实相等,然而一年之日数,必须是整数,不便将奇零之时数计入,故以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年,每年余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至四年约满一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为闰日,谓之“闰年”。无闰日这年,谓之“平年”,平年三百六十五日,闰年三百六十六日。

但四年之闰余,仅二十三时十五分四秒,今闰一日,未免过多,超过之四十四分五十六秒,积至二十五闰,为十七时五十八分二十四秒,约合一日之四分之三,故每满百年废一闰,至第四百年又不废。如是每四年置一闰,每四百年减三闰,计超过二小时五十三分二十秒,须八个四百年后,即三千二百年后,始补足此一日之差。

按照中国传统,历法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独立与尊严。孔子写春秋的时候,第一句就是“隐公元年春,王正月”。

其中的“王正月”就是在历法上使用天子的历法,表现了大一统的意思。虽然那个时候国家已经分裂动荡了。

中华民国秉承中国文化传统,在建国的时候,就改元“民国”,现在是民国九十五年。民国纪年是中华民国正朔,表示中华民国的主权和尊严。

而“西历”是基督教的历法,以传说中的耶稣诞生的那年为元年。所以中华民国贬之为“西历”。

就是西方某些国家使用的历法。 而大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太多一向是打击毁灭,对于历法更是如此。

因此把西方的基督教历法抬高到“公历”的档次。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份,即使那些基督教国家,也只称呼“西历”为“基督教历”。

例如英文中“B.C”的意思就是基督。

5. 日历的来历

原发布者:杰猫

[标签:标题]

篇一:年月日的由来

一、年月日的由来

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全长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历法上的年为了应用方便,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数。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闰,每百年少闰一次。使用的整天数的年历法上叫做"历年"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朔望月共12个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个闰年。闰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所以人们从很古的时候起,就用气候冷热周期变化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把一年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就是一个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众所周知,月亮是个球体,由于月亮绕着地球不停地公转,同时又跟着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月亮对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也在不断地变动,月亮对着我们照亮的这一面,有时有,有时无,有时多,有时少,这就形成了月亮的圆缺循环。当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叫做"朔"(多在阴历的初一和三十日)。过十四、十五天,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月亮,叫做阴历作为一种历法,由于它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所以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

6. 日历是怎么分的

1 关于农历的知识(ZT) 阳历、阴历、农历 阳历(即公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由"儒略历"修订而成。

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采用的历法。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

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为一年。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共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一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闰年。

但是4年加1天实际回归年多了44分56秒,积满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一天,也就是在400年中约多算了3天。 阳历闰年规定:公元年数可用4整除的,就算闰年;为了要在400年减去多算的3天,并规定公元世纪的整数,即公元年数是100的整数时,须用400来整除的才算闰年,如1600年、2000年、2200年、2400年就是闰年。

这样就巧妙地在400年中减去了3天,阳历规定每年都是12个月,月份的大小完全是人为的规定,现在规定每年的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

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之称,是纯粹的阴历,我国使用"农历",一般人叫它"阴历",那是不对的。农历不是一种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

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做一年。然而月亮圆缺循环一次--一个朔望月,是29天12时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

为方便,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实际上,一个朔望月并不正好等于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的平均数--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

所以12个朔望月实际上要比354天多8小时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因此,阴历30年中就要安插11年闰年,每逢闰年就在12个月多加一天。

阴历的闰年是355天。这样,阴历每30年中有19年354天,11年355天,平均一年的长度是354天8小时48分。

它的一年比回归年差不多短了11天。3年就短一个多月,17年就要短6个多月了。

所以使用这种历时,新年不一定在冬天过,它可以在春天过,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过。它的惟一好处就是阴历上的每一个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状。

阴历作为一种历法,由于它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所以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国家一般已经废弃不用了。 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

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 现在所有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

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解放后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

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

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

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

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

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7. 钟表的知识

[编辑本段]钟表概述 钟和表的统称。

钟和表都是计量和指示时间的精密仪器。 钟和表通常是以内机的大小来区别的。

按国际惯例,机心直径超过50毫米、厚度超过12毫米的为钟;直径37~50毫米、厚度4~6毫米者,称为怀表;直径37毫米以下为手表;直径不大于20毫米或机心面积不大于314平方毫米的,称为女表。手表是人类所发明的最小、最坚固、最精密的机械之一。

现代钟表的原动力有机械力和电力两种。机械钟表是一种用重锤或弹簧的释放能量为动力,推动一系列齿轮运转,借擒纵调速器调节轮系转速,以指针指示时刻和计量时间的计时器;电子钟表是一种用电能为动力,液晶显示数字式和石英指针式的计时器。

[编辑本段]钟表历史 原始人凭天空颜色的变化、太阳的光度来判断时间。古埃及发现影子长度会随时间改变,发明日晷在早上计时,他们亦发现水的流动需要的时间是固定的,因此发明了水钟。

古代中国人亦有以水来计时的工具——铜壶滴漏,他们亦会用烧香计时。将香横放,上面放上连有钢珠的绳子,有报时功能。

1283年在英格兰的修道院出现史上首座以砝码带动的机械钟。 13世纪意大利北部的僧侣开始建立钟塔(或称钟楼),其目的是提醒人祷告的时间。

16世纪中在德国开始有桌上的钟。那些钟只有一支针,钟面分成四部分,使时间准确至最近的15分钟。

1657年,惠更斯发现摆的频率可以计算时间,造出了第一个摆钟。1670年英国人威廉·克莱门特(William Clement)发明锚形擒纵器。

1797年,美国人伊莱·特里(Eli Terry)获得一个钟的专利权。他被视为美国钟表业的始祖。

[编辑本段]钟表发展 公元1300年以前,人类主要是利用天文现象和流动物质的连续运动来计时。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计时;漏壶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计时。

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结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北宋元祜三年(1088)苏颂和韩公廉等创制水运仪象台,已运用了擒纵机构。

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日差为15~30分钟,指示机构只有时针;1500~1510年,德国的亨莱思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锤,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钟;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把重力摆引入机械钟,创立了摆钟。 1660年英国的胡克发明游丝,并用后退式擒纵机构代替了冕状轮擒纵机构;1673年,惠更斯又将摆轮游丝组成的调速器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1675年,英国的克莱门特用叉瓦装置制成最简单的锚式擒纵机构,这种机构一直沿用在简便摆锤式挂钟中。

1695年,英国的汤姆平发明工字轮擒纵机构;1715年,英国的格雷厄姆又发明了静止式擒纵机构,弥补了后退式擒纵机构的不足,为发展精密机械钟表打下了基础;1765年,英国的马奇发明自由锚式擒纵机构,即现代叉瓦式擒纵机构的前身;1728~1759年,英国的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的标准航海钟;1775~1780年,英国的阿诺德创造出精密表用擒纵机构。 18~19世纪,钟表制造业已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20世纪,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池驱动钟、交流电钟、电机械表、指针式石英电子钟表、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相继问世,钟表的日差已小于0.5秒,钟表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英化新时期 [编辑本段]有关钟表的演变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演变阶段,那就是: 一、从大型钟向小型钟演变。 二、从小型钟向袋表过渡。

三、从袋表向腕表发展。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当时的技术发明分不开的。

1088年,宋朝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是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的装置。它以水力作为动力来源,具有科学的擒纵机构,高约12米,七米见方,分三层:上层放浑仪,进行天文观测;中层放浑象,可以模拟天体作同步演示;下层是该仪器的心脏,计时、报时、动力源的形成与输出都在这一层中。

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中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

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报时钟,钟的动力来源于用绳索悬挂重锤,利用地心引力产生的重力作用。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了铁制发条,使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也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

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也就是钟摆的理论基础。 1656 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第二年,在他的指导下年轻钟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个摆钟。

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 18世纪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为袋表的进一步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人Georg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工字轮擒纵机构,它和之前发明的垂直放置的机轴擒纵机构不同,所以使得袋表机芯相对变薄。另外。

推荐阅读
  • 努比亚z9max手机音乐效验

    该机拥有HIFI级音乐芯片,音乐效果不凡。具体体现在:1.音量调节,正常听音乐中高低音都是一个音量,而杜比音效能动态扩大某个音量。比如放打鼓声,杜比会及时提高低音加强鼓声。2.加强音域,杜比音效有开阔、集中、…

    百科 2024-09-20
  • 是atChristmas还是inChristmas

    此处该用“on”。在圣诞节正确表达应为 “on Christmas ”。有具体日期的,比如知道几月几日的都用“on” ;不知道日期,但知道年份和月份的用“in” ,知道具体时间,比如几点几分用“at”。…

    百科 2024-09-20
  • 个体工商户应交纳什么税

    纳税标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文件精神 ,定期定额征收方式适用的税种及税率如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

    百科 2024-09-20
  • 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负数是什么意思

    材料成本差异额,是指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差异率负数表示节约差异,即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小。正数表示超支差异,即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大。…

    百科 2024-09-20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 淮南子…

    百科 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