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百科大全 > 百科

古琴常识

作者:何阳明
2020-06-19
百科

1. 关于古琴的知识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 人所珍视。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

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 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弹奏而与钟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古琴照片集锦(19张)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古琴在古代人们的认知度是相当广泛的,“四大名著”中有三部明确有对琴的描写,古代诗词、史书、小说、戏文、绘画、古董瓷器……古琴大量存在,史实、文学、艺术作品均来源于实际生活,这得有多么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造成这种现象。

所以说,古琴在我国古代民间曾经是相当普及的,至少在读书人中是家喻户晓。也正因为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终于传承到了今天。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名列其中。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

编辑本段琴的摆放 鉴于电视剧,电影,游戏等地方中出现古琴的片段老是会把琴的摆放位置搞错,有必要给予提醒。 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古琴,却常常错得离谱。

发现,87版的《红楼梦》最厚道,林黛玉,弹古琴,以及琴的知识都对了。 现在的,电视剧,游戏,连古琴的基本摆放,都错了。

还有些电视剧,非要上去弹,左手怎么做也搞错了。 古琴的摆放位置应当宽头朝右,窄头朝左,最细的线朝自己,徽位点和最粗的弦在对面。

古琴的琴轸,也就是宽的那头,是要悬空在摆桌子右侧外面的。 古琴结构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

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

合称文武七弦琴。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

2. 关于古琴的知识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 人所珍视。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

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

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 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弹奏而与钟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古琴照片集锦(19张)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古琴在古代人们的认知度是相当广泛的,“四大名著”中有三部明确有对琴的描写,古代诗词、史书、小说、戏文、绘画、古董瓷器……古琴大量存在,史实、文学、艺术作品均来源于实际生活,这得有多么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造成这种现象。

所以说,古琴在我国古代民间曾经是相当普及的,至少在读书人中是家喻户晓。也正因为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终于传承到了今天。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名列其中。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

编辑本段琴的摆放 鉴于电视剧,电影,游戏等地方中出现古琴的片段老是会把琴的摆放位置搞错,有必要给予提醒。 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古琴,却常常错得离谱。

发现,87版的《红楼梦》最厚道,林黛玉,弹古琴,以及琴的知识都对了。 现在的,电视剧,游戏,连古琴的基本摆放,都错了。

还有些电视剧,非要上去弹,左手怎么做也搞错了。 古琴的摆放位置应当宽头朝右,窄头朝左,最细的线朝自己,徽位点和最粗的弦在对面。

古琴的琴轸,也就是宽的那头,是要悬空在摆桌子右侧外面的。 古琴结构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

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

合称文武七弦琴。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

3. 四大古琴的常识

诗词嘛 这个也简单 只说说焦尾和绕梁 有的可能关系不大 很多诗词只是选择了焦尾绕梁 这个意向 不能说是出处典故

焦尾

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题僧房双桐

龙泉真宝剑,焦尾亦名琴。——黄君会景伊西上

焦尾冷含三尺水,悲风弹破一庭秋。——夜听刘昭远弹琴

太阿自抚为知己,焦尾谁弹莫赏音。——即事

伯牙家有焦尾琴,朱弦长挂窗壁阴。——载欣

蔡子辨焦尾,晁公怀智囊。——诗呈同院诸同

琴罢思焦尾,书成损赫蹄。——池上纳凉履方履中二侄挟琴携酒索临禊帖醉后

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山居

焦尾朱弦非众听,南山白石使人愁。——次韵寄蓝六在广陵

鲈鱼鱠忆奔江浦,焦尾琴思换蜀弦——秋日闲居

焦尾辞 元 杨维桢

焦尾器犹在,焦尾音无遗。

眷兹古人器,恒以今四丝。

纤手弄掩抑,类作箜篌悲。

赤城有佳士,今人古人师。

独作古先操,颀然如见之。

饮以化人酒,此味从谁知?

号钟

遥指故山笑,相看抚号钟。声和由心清,事感知气同。——夏中酬于逖毕耀问病见赠

举酒劝白云,唱歌慰颓年。微风度竹来,韵我号钟弦。——初晴抱琴登马退山对酒望远醉后作

待价君方藏尺璧,知音谁解听号钟。——次韵宋永兄感旧五首

还有个既有焦尾也涉及到号钟的

霜竹裂石响,焦桐号钟清。——中秋登青原台

大概这样 实在想不出别的来了 您看还满意么

4. 谁知道古琴的基本常识啊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古代名琴有绿绮、焦尾、春雷、冰清、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技音一百四十七个。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轮、拨刺、撮、滚拂等;左手有吟、猱,绰、注、撞、进复、退复、起等……

5. 谁能跟我说说古琴的有关知识

古琴,又名七弦琴。

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世本》中就记录着伏羲造琴的美丽传说。在《尚书》中记载有“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在当时的琴还只有无条弦,后来周文王加弦一根,名曰:“文弦”,也就是现在的六弦;周武王给古琴加弦一根,名曰:“武弦”,也就是现在古琴上的七弦。

古琴自此定型为七弦,因此又叫“七弦琴”或“文武七弦琴”。古琴位于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文人君子的必修课,并始终占据着中国古典音乐的至高点。

魏晋时期名仕嵇康曾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自古就有圣贤文人如:师旷、伯牙、孔子、司马相如、嵇康、阮籍、蔡邕、诸葛亮等,无不以善琴著称。

涌现出的女琴家也不在少数如:蔡文姬、卓文君、班淑妤、李清照等均出自名门大家闺秀。还有许多关于古琴的经典诗句。

如诗经里面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刘禹锡陋室铭里面提到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船夜援琴》•白居易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这些古诗词里面提到的琴就是指古琴。

(琴因其历史悠久,还有就是为了区别于钢琴、小提琴等,后人又在琴前面冠以“古”字。)还有很多关于古琴的典故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高山流水觅知音,伯牙与子期的知音佳话;司马相如弹凤求凰,卓文君夜奔相如的浪漫爱情故事;嵇康临刑前索琴虽弹广陵散;诸葛亮一张琴吓退百万敌军,等等。

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多有文人雅士为古琴著书立说,现存最古老的古琴谱是六朝时期丘明传谱的《碣石调幽兰》,使用文字记录左右手的指法动作和在琴上的位置。

因这种谱子记录琴曲太过反锁,谓之:“动越两行,未成一句”。到唐代曹柔发明了减字记谱法,就是用汉子繁体字各减掉一部分组合而成,方便了古琴记谱,并一直沿用至今。

古代文人用这种减字记谱法记录了自唐代以来三千三百多首不同派别的传谱。分别记录在一百五十多部琴书谱集中。

其中有宋代田紫芝的《太古遗音》,明代宁王朱权的《神器秘谱》,清代王善的《治心斋琴学练要》等。其中有尧舜时期的琴曲《神人畅》、《南风畅》;春秋时期伯牙子期知音相遇所弹的《高山流水》;司马相如邂逅卓文君所弹的《凤求凰》等;以至于很多古琴曲如《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等琴曲名以成为高雅音乐的代名词。

古琴可以让现代人能够较直接的了解到古代音乐的原貌,因此古琴又被称为是:“乐器中的活化石”。唐人李渔在他的《闲情偶记》中提到“古乐传习至今,其已变而为尽变者,为此一种”。

6. 谁能跟我说说古琴的有关知识

古琴原名“琴”或“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形状、音色及弹奏方式似筝。

古琴现存琴谱由南北朝至清代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

古琴最初为五弦,到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型制已基本稳定,一直流传沿续到现在(筝现为21弦)。

古琴的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

筝的弦现都用尼龙钢弦,但古琴还是用传统的丝弦。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这是筝所没有的音。

“知音”一词就是有关古琴的: 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家。伯牙先弹了一首《高山》,乐曲刚完,樵夫就赞叹说:"太好了!多么巍峨的泰山啊!"伯牙随即又弹了一曲《流水》,音乐一停,樵夫就赞美说:"太好了,多么浩荡的江河啊!"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道:“你真是我的知音啊”!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钟子期不幸病故,伯牙伤心至极,认为知音已去,从此无人能听懂自己的琴声,也没有什么值得自己为之弹琴,遂大哭之后,将琴摔碎,毕生不再鼓琴。

有几首古琴曲我觉得特别好听:如《高山流水》、《广陵散》、《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等。

7. 学古琴需要什么具体的文化底蕴,除了古琴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多深的

这个问题取决于学琴者的目的和对自己的要求了^O^

如果只是觉得古琴的声音好听而学琴,那么只需要练琴即可。也就是说,除了必须了解的古琴形制、基本乐理之外,最多只需知道练的几首曲子所表达的意境是什么。

而对于传统文化爱好者,就应该希望了解古琴的大致历史吧,包括形制的流变、记谱法的发展、文化地位、文人与古琴的关系、琴曲典故、古琴题材诗歌辞赋等。当然,知道这些不一定会弹琴,学过琴的人也不一定都了解这些。

如果有缘之人通过对古琴的初步了解,或基础学习之后,能够从内心发出对古琴的喜爱,就可以尽情地深入琴学领域进行学习、研究了。古琴发展的几千年中,文人的参与伴随始终,因此唯有古琴拥有“琴学”。

粗略地概况一下,琴学包括:

文物(出土古琴、琴人画像、器物纹饰等);

古籍(琴谱搜集、琴谱版本、理论论著等);

历史(形制流变、指法流变、记谱法流变、人物故事、流派演变等);

文学(散文、诗歌等);

音乐(律制、指法发音、艺术表现、打谱等);

美学(音乐、琴体、环境等);

技术(斫琴法、演奏技巧、保养方法等)。

总而言之,学古琴需要具备怎样的文化底蕴,是没有硬性规定,也没有上限的。但对于爱琴之人,多了解一些琴学内容,可以对古琴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能够更深层次地把握弹琴方法和琴曲内涵,这个是肯定的。

8. 古琴知识

您好! 下面是详细介绍: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诗经·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古琴结构】 古琴整体是一扁长形音箱,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

面板又称琴面,是一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琴尾为椭圆形,在项、腰处两旁有月牙形或呈方折凹人。 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

底板开两个出音孔,称龙池、凤沼,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上安两足,称颂足。面、底板胶合成琴身,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叫作舌穴。

面板背部设音梁,又称项实。 琴腹中有两个音柱,称天柱和地柱。

弦轴又称琴珍,多为圆形或瓜棱形,中空(穿弦用),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琴弦用丝制缠弦。

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也开有穿弦孔。底板上有四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起垫平琴身的作用。

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用以标记音位。 【古琴造型】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

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

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 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古代名琴有绿绮、焦尾、春雷、冰清、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 【古琴演化】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

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 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

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

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 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

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为主要制琴材料。

断纹有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等,牛毛断则鲜见。灰胎仍以鹿角灰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见。

北宋晚期还出现了八宝灰(即将金银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 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

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间的过渡期制品,由于历时比较短,现存的实物也比较少。明代造琴之多盛况空前,不论皇帝亲王还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

其宗室制琴就有宁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 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制作始于崇祯年间,据传达四五百张之多,且式样尺寸一致,均按年份次序编号刻款于腹内;琴背刻有琴名“中和”,敬一主人题“仰长江水”诗文以及“潞国世传”大印一方,皆用八宝漆灰。

【弹奏方法】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 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

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技音一百四十七个。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轮、拨刺、撮、滚拂等;左手有吟、猱,绰、注、撞、进复、退复、起等…… 【琴派】 南宋末年以来,随着古琴演奏艺术的发展,由于演奏风格、师承渊源、所据传谱的不同,形成众多的琴派,各有卓越的琴家和琴曲。

著名琴派有浙派、虞山派、广陵派。近代有浦城派、泛川派、九嶷派、诸城派、岭南派等。

【古代制琴名家及款识特点】 唐代的制琴高手有很多,除雷氏家族(雷威、雷霄、雷文、雷珏、雷远一)外,文献记载的名家尚有:张越、郭高、沈镣等。可惜除雷氏琴外,余者皆无作品传世。

宋代的制琴名家很多,如北宋朱仁济、马希亮、马希仁、僧仁智,南宋金洲、金公路、陈亨道等,末期尚有严樽、马大夫、梅四言等人。宋人制琴刻年款者较少,亦有很多落唐款的仿作。

元代制琴名家有严古清、施溪云、施谷云、朱致远等,其中朱致远最为著名。朱琴的仿制品很多,其款识有刻为“朱智远”或“朱制远”的,望收藏者加以注意。

明代制琴高手也很多,如涂明河、汪舜卿,最著名的要数张氏敬修、委修、顺修等人。张岱《陶庵梦忆》称张敬修制琴为吴中绝技之一,“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

【断纹】 指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痕。断纹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龙鳞断等。

一般来说,琴不过百年不出断纹,而随年代久远程度不同,断纹也不尽相同,是鉴藏古琴的主。

推荐阅读
  • 努比亚z9max手机音乐效验

    该机拥有HIFI级音乐芯片,音乐效果不凡。具体体现在:1.音量调节,正常听音乐中高低音都是一个音量,而杜比音效能动态扩大某个音量。比如放打鼓声,杜比会及时提高低音加强鼓声。2.加强音域,杜比音效有开阔、集中、…

    百科 2024-11-16
  • 是atChristmas还是inChristmas

    此处该用“on”。在圣诞节正确表达应为 “on Christmas ”。有具体日期的,比如知道几月几日的都用“on” ;不知道日期,但知道年份和月份的用“in” ,知道具体时间,比如几点几分用“at”。…

    百科 2024-11-16
  • 个体工商户应交纳什么税

    纳税标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文件精神 ,定期定额征收方式适用的税种及税率如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

    百科 2024-11-16
  • 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负数是什么意思

    材料成本差异额,是指材料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差异率负数表示节约差异,即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小。正数表示超支差异,即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大。…

    百科 2024-11-16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形容人的心态,一定要乐观向上,任何事情都有二面性,不好的一面,有可能向好的一面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 淮南子…

    百科 2024-11-16